意林杂志成长视窗

火笼的记忆

本文已影响 1.83W人 

父母做了一辈子的火笼。
  
  那是电器还没普及时代用来烤火的一种篾具,在冬季,特别是农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家什,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以上,甚至人手一个。火笼里放一个大小合适的瓦钵,每餐饭做好后,取灶膛里刚烧完的还通红通红的柴火,用火铲铲进瓦钵,加点木炭,再用热灰盖住,这就可以慢慢地让其散发出热气,用来取暖、烘烤衣物。那时人们都认为,学门手艺可以养活自己及一家人,于是父亲很小便拜师学艺,学成后自己在家做火笼。
  
  火笼所用材料由竹子、铁皮、铁钉组成。做好一个火笼,需经过十几道工序。首先要准备好筒子。筒子由篾丝织成,而篾丝取自上等的筀竹。把筀竹锯成二三米长的段,每段劈成4片,用篾刀刨去青皮,然后劈剥成薄如刀片、宽约0。2厘米的篾丝。这时劈好的篾丝还不能用,因为宽度可能不是完全一样,因此,还得过“匀刀”。所谓过“匀刀”,即是在一张长凳上固定好两片刀片之间的宽度,把每一根篾丝放进刀口间拉一遍,这样拉出来的篾丝宽度也就均匀了。这活儿基本上是由母亲来完成。篾丝薄而锋利,母亲的手经常会被拉开一道道的口子,鲜血直流,特别是在冬季,伤口很难愈合,母亲因此常遭受疼痛的折磨。篾丝准备好了,下一步就是织筒子了。在固定周长的圆框上,插上厚实的篾片,用红色篾丝锁定一头,然后左手扶框不停地转动,右手绕篾片缠丝,需织到约8厘米的高度。为了美观,要织对称的4朵花,花用染成红色的篾丝织成;为使筒子牢固耐用,需在花边插上6片竹铲,另一头再锁上边。这时筒子就算做好了。
  
  因用火笼烤火的能源取自没有烧完的柴火,铲进一个瓦钵里,让其慢慢散发余热,以达到取暖的目的,为求安全,必须在筒子与瓦钵之间放置一块长宽适合的筒形铁皮,上下端用竹片栓牢固定。为防衣物等掉进灰里,上面要盖一个铁丝扭成的盖子。盖子做成上凸形,边缘用青竹片锁定。为方便提携,再配上一个倒“U”形竹把手,于是火笼便做好了。
  
  看似简单的一件篾具,其形成过程却不容易。单就竹子的选料就颇费心思:篾丝得用成熟质好的竹,做盖子的竹子得选用青竹,其他用以加固作用的竹子必须是毛竹。做一只火笼就要准备好3种竹子,而竹子都得去好远的地方买,用板车拉回来。在我记忆中,清楚地记得,父亲通常是一大早去买竹子,要到下午或近傍晚时分才回来,我们在家提心吊胆的,生怕父亲路上遇到什么难题,肚子饿了走不动啦,太重了拉不起呀,抑或轮胎爆啦。于是我会守在村子的大路口,一看到父亲的身影出现,就会飞快跑回家叫上母亲,然后我们一起帮着推回来。至于其他的材料也一样,因缺一不可,必须齐全方能完工,所以选购材料就得费好大心思。
  
  料有了,为了赶出货来,以便第二天可以上街卖钱打点家用,父母得忙碌到深夜。我常常是一觉醒来,还看见隔壁房间亮着的灯光,不时听到做火笼时摆弄各种活计发出的声音。实在完不成,父母会在第二天起床后继续做完剩下的活儿,然后由母亲提到街上去卖。货是必须卖出去的,这样才有钱购买材料和维持家里的生计。母亲一整天一整天地站在凛冽的北风里。因为那时做火笼的人很多,货源足,大家都想早点卖出,并且卖个好价钱,而买的人大部分是来自乡下的,手头拮据,因此买卖时讲价还价、拉顾客是常有的事。记忆中,很多很多时候,母亲还没回来,我会眼巴巴地守望在大门口,老远就似乎听到母亲走路的声音,便大声喊声“妈”,母亲应了,于是便心花怒放了。不管回来得早晚,不管货卖完与否,母亲总是一脸笑容。那笑容,在我看来,是那么慈祥,那么灿烂,洋溢着乐观与坚强。那笑容于我,便是寒冬的太阳,只要看见母亲的笑容,我心中所有的不安和惊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家4口人,3个是城镇户口,只有父亲一人是农村户口,分有几分薄地。农活不多,农业收入也少。母亲没有工作,于是父母就在家专弄火笼,以此为家庭主要收入,维持家计。自懂事起,我也就知道了生活的艰难,做火笼的不容易,也学会了帮忙,不过主要是织筒子这种机械且费时的活儿。于是会经常出现这么一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织筒子的,拉篾丝的,削竹片的,扭铁丝的……手上忙着各自的活儿,嘴里不时说点着边不着边的话,篾丝飞舞,铁锤叮当,碎竹片乱射,倒也其乐融融。生活的艰辛,难不住一家人的齐心团结,我们知道,只要努力,日子终会好起来的。
  
  是的,日子终究好起来了。我和弟弟先后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家里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不再愁吃了今天想明天的了。然而,做了几十年火笼的父母,依然放不下手中的篾刀,一年四季仍在忙碌着。只不过不用像以前那样,零星卖货,而是货做好后,囤放在家里,自有老板来收购;材料不再是买点用点,而是在夏秋季节准备好所有需要的料,到了冬季就集中时间加工组装,这样出的货也多了。只是父母不再年轻,布满老茧的双手不再灵活,步履不再轻便,几十年岁月的洗涤,脸上的皱纹在加深,白发早已布满两鬓。而他们的手艺却更加娴熟高超,做出来的火笼更加美观、结实,深受老板喜欢,在当地还享有盛名呢。去年,父亲还被推荐到市文化艺术节参加现场手艺表演。这时,在父亲眼里,手上的活儿不再是一件篾具,而是一件艺术品,唯有倾入人性中最本真、最质朴、最善良、最原始、最从容、最淡定的东西,方能收获成功,并从中感受到它带给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火笼的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