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散文随笔:拜年的变迁

本文已影响 2.96W人 

人们常常在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淡得像一杯白开水,咂来咂去,还是咂不出一丁点苦辣酸甜来。这不,就连最起码的拜年也在跟风似的缩水,长此以往,恐怕咱中华民族这项曾经引以为荣的盛大礼仪会渐渐地退化成一张薄薄的标签了。那就以我的经历说说拜年吧。

散文随笔:拜年的变迁

记得小时候,每次除夕夜,放完鞭炮后,一家老小就会围坐在饭桌旁,一边吃喝一边拉家常。有时关系不错的街坊邻居也会拿瓶酒来一块凑热闹,在我们家乡叫熬年。初一早上,天还不亮就得饺子下锅,吃完饭,婆婆公公带着儿子、媳妇,媳妇抱着孩子,一起出门,到本家大辈份的人家拜年。这时节,村里的街上是最热闹的,除了调皮捣蛋的孩子嬉戏打闹的声音外,便是人们杂乱无章的脚步声。或三五成群,或十个八个,有时甚至会出现二三十人的大场面,南来北往,相互间有认识的,就顺便打个招呼,道声祝福,然后擦肩而过。

在我们村,有个说法,拜年的人越多,证明这个家族的人丁兴旺,所以除有病实在出不了门的,其他的则是倾家出动。到了要拜的'人家门外,就有人七嘴八舌地高声喊了起来。“大爷爷、大奶奶给您二老拜年啦!”“大叔、大婶给你们磕头啊!”……走进大院后,男左女右地自动排成两队,“呼啦啦”跪倒一片,实实在在地磕起头来。有些爱干净的媳妇出门时顺便带个小垫子,铺在地上再磕,生怕弄脏了新衣服。磕完头后,大爷爷大奶奶就会一人端盘糖,一人端盘葵花瓜子,多数是自家炒的南瓜子,招呼着小辈们往屋里坐,其实那都是礼节性的谦让,谁都不会进的。由于那个年代谁家生活都不富裕,糖和瓜子也只是送给那些小孩子,并且数量有限,大人们是没有份的。拜年的人们至多也就呆个三五分钟,然后就调转身子,后队变前队,鱼贯而出,向下一家拜去了。小孩子们相互比着自己的糖和瓜子,嘻嘻哈哈地紧紧地跟在队伍的后面。

本家拜年,并不是说两家的关系有多么地好,它仅仅代表了一个礼。不管两家有多大仇恨,哪怕是昨天刚打了架,到这个日子,也要去拜,即便是拜完了,还再打,也无妨,否则会让人笑话,说你不懂事。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先礼后兵”吧。

随着电脑的出现,手机的普及,网上拜年渐渐成了一种时尚。自己编些祝福语,发个短信、微信,一了百了。还可以进行群发,选准目标,鼠标轻轻一点,几十个、几百个拜年对象瞬间搞定,甚至还不用自己动手,见到心仪的短信,把姓名一改,据为己有,然后再来个百花齐放,又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说:当今的时代,让千里之外变成了近在咫尺。也有人说:近在咫尺的好朋友,有时会变得越来越陌生了,甚至都不敢相认了。这也不无道理。是啊,科技进步了,人情却是越来越薄了。年是拜了,可拜年的过程却没有了,留下的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没有了实在的内容,就如同是被虫子吃空了的葡萄,虽还有其鲜艳夺目的外表,果肉却是真的没有了,中看而不中用了。

假如关系好,真有诚心的话,不管是朋友,还是亲属,你就索性找点时间,亲身走动一下,坐下来唠唠家常,那根本用不着好吃好喝,一杯淡茶也能泡出浓浓的真情实意来,对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