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路的变迁散文随笔

本文已影响 2.34W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正上小学,从村里到运城还没有一条正经的路,也没有客车,如果和奶奶去西安看望我的父母,就搭上一辆顺路的马车到运城乘坐火车,马车从我们村口一条窄窄的、凹凸不平的小道上走上四五里路,才能到通往运城的那条石子路上,感觉去运城的路好长好长。当时运城的铁道以北,除了发电厂、运城拖拉机厂等几家企业外,别的还真没有像样的建筑,显得比较荒凉,路也很不好走,因北郊发电厂排出的电灰污染,使周围的建筑物及路面都显得灰蒙蒙的一片。后来我在镇上参加了工作,离运城也近了一些,但去一次运城,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路还是老样子,客车虽然有了,但每天也就那么一两趟,还是固定的班次。到了八十年代初,有消息说,通往运城要修柏油路了,我们很是兴奋了一阵子,每天都在期待,听人说修柏油路很贵的,相当于十元面值的人民币一张张铺过去。终于有一天,那条石子路上有了动静,修路的机械车辆成天轰隆隆的响个不停,我们在下班后喜欢到路边去看,盼望着柏油路修好的那一天。

路的变迁散文随笔

过了不久,小镇通往运城终于有了一条在当时看来非常宽广和平坦的柏油马路,我们骑自行车去运城,四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了。更有厂里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互相打赌,几乎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运城,真是快的难以想象!输的一方心甘情愿的买上一包点心让大家分享。那时,每逢运城电影院放映新片,厂里就会组织我们去看电影,大家都骑着自行车,路上免不了你追我赶,自行车带和路面摩擦时发出的“吱吱”声,让人听着都格外舒服。后来的几年里,这条路又加宽了几次,路上的`车也越来越多,通往运城的客车,隔几分钟就会有一趟。九十年代中期,我调回运城工作,更是见证了运城道路的快速发展。十几年间,运城通往四面八方的高速公路陆续建成,去往西安、太原、郑州的进货客商,当天就可打个来回。因为开车两个来小时就可以到距运城二百多公里的西安,就有人调侃说,中午不想做饭了,去西安吃顿羊肉泡馍吧。更大的变化还在市区,目前,环城高速早已投入使用,骑着车子在运城市区转一圈,就会发现不少新建的连名字还没听过的马路,从每一条路上都能感到运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行进在一条条宽阔明亮的马路上,欣赏着两边花带里的各种花卉,令人心旷神怡,犹如流连在大都市的某条街道。不光是市区,在乡镇、在农村,也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民们串亲戚,赶集会,不是骑摩托就是开“蹦蹦”,甚至开着私家车,行驶在平坦的柏油路上,不会再为雨天出行而发愁了,村里的街道也一改过去的土色,被平整的水泥路所替代。通畅的大路不仅给人们带来物质上的巨变,更是运城经济腾飞的象征,路在人们心中已不仅仅是用于通行了,它承载了人们昨日的梦想,也寄托着人们明日的希望。条条大路见证了运城近七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我们默默祝福脚下的路,伴随着运城人走向富裕的脚步,展得更宽、伸得更远。我们祝福运城,愿她更加富裕、更加美丽!

我爱运城,我爱我的家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