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庙前古镇散文随笔

本文已影响 1.69W人 

如果你要留意去看的话,就会发现庙前古镇如同一只巨大的聚宝盆,静静地镶嵌九华山这座佛山的山脚下。千百年来,这只巨大的“聚宝盆”里盛满了财源、佛气和人气。

庙前古镇散文随笔

庙前古镇位于柯村西北,距青阳县城三十里地,方圆58平方公里,全镇人口2。4万人。镇兴于唐,古称慕善镇,又名三溪镇。清代因主街在五庙之前,更名庙前。庙前古镇因为八都河、九华河的滋润而显得妩媚无比。这二条姊妹河流于庙前全境,沿河土质肥沃,盛产桑麻、水稻。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安徽省曾在此镇拍摄过《苎麻丰收》的纪录片。古时庙前街旅店多、商店多、作坊多,曾经以“华里长街,五十店铺”闻名乡里,号称青阳西乡第一镇。庙前街向为九华山香客朝山和购物集散地,有“敬香上九华,购物到庙前”之说。古时,因为陆路交通还不发达,外地到九华山礼佛敬香的人,就从大通和悦洲乘一叶扁舟溯江而上,到达庙前古镇之后,稍事休息,便弃舟徒步登九华山。这样天长日久,不仅繁荣了庙前的经济,也使九华山香客众多的大庙宇来此设立驿站式招待所,专门接待前往九华山敬香的香客和云游的'僧人。九华山天台下院就是最具规模至今发展很好的一座寺庙下院,现在天台下院中供奉着一位2000年圆寂的肉身菩萨———释普文师父的金身,被公认为九华山第十五位肉身菩萨。

庙前古镇说它是古镇是有历史渊源的。1979年在十字路汪村老坟窝出土一批西周陶器和青铜器,其中双龙耳尊和青铜戈的造型、纹饰,工艺精巧,为珍贵文物,说明此地是江南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的九都河口5孔平石桥和八都河口3孔拱桥,纵横相依,辉映成趣,是庙前古街的历史见证。在镇北下街头清代建有关帝庙,民国8年(1919)重建为关圣殿,后毁。今九华山天台寺住持宏学在旧址兴建山门和大雄宝殿,重辉关圣殿为天台寺下院。老街古迹保存完好,街北石坪、石拱桥保持原样,一些商店、作坊仍保留古名号。一些老屋如“姚家大屋”、“袁家大屋”和“魏家大屋”虽经风雨剥蚀但仍然风貌犹存。一些纵横交错的小巷子,仍然保留了原貌,让人走进小巷如同走进历史的胡同中。

庙前古镇是一个外秀内慧的小镇,小镇受惠于佛山,也反馈于佛山。小镇人在生产佛伞、折扇、草纸、线香、竹筷、乌木筷、竹碗、竹编等为朝山敬香的纪念品的同时,也悄悄地衍生了许多乡村企业家。小镇还出了许多专司雕刻佛像的能人;还有专为青阳腔、目连戏雕刻脸谱的艺人;还有专门画农民画的农民画家;还有自发组织起来的庙前夕阳红剧团,他们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也为到小镇来一游的人,添了不少雅趣。

小镇每天都是新的。“北依周家山,南临王家山”这是小镇过去发展的格局。今天,小镇紧紧地向佛山九华靠拢、偎依,向东迈出了阔步前进的步伐,与十字路“五九”公路相接,与九华山佛光大道相融在一起了。如今,街道呈“T”字形分布,街区面积一下拓展为1。3平方公里。一座集商贸、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小城镇已成为九华山北麓一颗璀璨的明珠,与正在开发的九华山柯村新区相辉映。“五九”公路、蓉十路、省道青高公路穿境而过。镇内学校、卫生、金融等机构齐全,治安秩序井然。庙前镇绿化率50%以上,水源广且无污染。空气清新、山色澄明。镇里有多个行政村被列为生态示范村,窑西生态小学2005年荣获“全国绿色学校”光荣称号。

庙前古镇就是一只“聚宝盆”,她随时欢迎全国、全世界的淘宝人的光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