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感悟

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

本文已影响 2.94W人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让自己铭记于心。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感悟的写作方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他很早就指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学习历史就要与生活教育密切联系,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精神。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呢?

 一、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他非常重视师生关系的构建。他提出了三项主张: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就启示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教会学生自学,使他们主动地探求知识的本源和归宿,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反思我们的教学,往往存在着因对学生过多干预和控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而使教学变得凝固、僵化的情况。因而,做学生的“共同遭遇者”,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这就要改变那种教师讲课本、学生记笔记的被动教与学的局面,代之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由感性到理性逐层提高。高三历史教学中经常有练习讲评课,尤其是选择题的讲评,很多教师一般都是采用直接给答案和自己分析、学生听讲的方式。其实,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一直注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让他们体验情感、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去解决生活问题。

二、历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其实质就是根据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实践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坚信学生中蕴藏着创新精神并具有实践能力,力争创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搭建一个提出问题、提高实践能力的宽松平台。

如在学习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联系必修教材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内容,思考“对于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应以褒为主还是以贬为主”。请学生自主思考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肯定学生的`见解后,建议学生联系必修教材1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以鲜明对比的方式,从中剖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最大的缺失是民主精神的空白;民主精神的缺失造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极端腐败,它必然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是良好社会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的保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要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发思辨的火花,提升实践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认真研读教材,充分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阅读水平乃至整个学科能力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

 三、历史教学要关注现实

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会学生认识现实,提高学生把握现实乃至未来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探究的机会,使他们能更多地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历史和理解历史,体会到历史就在身边。对新发现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我们则要勇于感知、勇于探索,做到与时俱进。

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活化历史教学。这样,历史将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生动的知识。其实,只要教师和学生处处留心、积极探究,就会发现历史与现实可链接的知识有很多很多。如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可以根据当今社会重视道德建设的形势设问:“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以下认识:道德规范方面有利于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提升个人修养;大一统思想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以人为本方面有利于当今民主政治建设;和为贵、和而不同方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方面对现在构建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很高的价值。

从历史的价值取向看,贴近生活才能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的历史才具有生命力。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创新,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贴近生活处理教材,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总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新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