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杂志成长视窗

不再心有惴惴

本文已影响 2.04W人 

有一位书法家,人称当代一绝,或称当地一绝。绝在哪?绝在一笔书,就是在一张纸上书写整篇诗文,只蘸一次墨,中间不再蘸墨,墨色从润到燥,从浓到淡,越看越见活墨之精神。
  
  他有一幅陶渊明《桃花源记》长卷,洋洋洒洒,叹为观止。据说在一次国际书画展上,老外不相信一笔能写这么多字,拿放大镜看,也没找出破绽。“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代一绝文章写得美,当代一绝字写得美。特别是最后“后遂无问津者”几个字,墨淡至若有若无,虚中见实,逸中见奇,似在提示人们什么。
  
  我向书法家讨教书道。他说:“我在书写之前,不吃荤腥,不看电视,把手机关了,电话搁了,也不与家人说话。沐浴净身后,一个人躺在床上,脑子里先把《桃花源记》背诵两遍,然后,手按在肚皮上,再默写两遍。一个小时后,忘记这幅字能卖几个钱。两个小时后,忘记褒贬毁誉,别人说写得好也罢,说写得丑也罢,我都不在乎了。三个小时后,忘记这幅字为谁写、写给谁,不再心有惴惴。这时,从床上一跃而起,提笔便写,写着,不知手里有笔,只想把心中的字吐出来。写毕,身心为之一爽,非行者不知也。”
  
  《桃花源记》我亦读过多遍,总感到体会不深。一家旅行社组织桃花源之旅,便报名参加了。据说,这个桃花源,逐一核对《桃花源记》原文,运用卫星和计算机技术,锁定这里就是正宗桃花源。导游前面带路,小旗子不停地挥,小喇叭不停地喊,翻过一条岭,拐过一条溪,穿过一个洞,便到了一个叫古人村的地方。村里人穿古装,或路边叫卖纪念品,或陪游人玩古游戏。更有一处古人婚礼,游人买一张入场券,可以背一女子入洞房。回转路上,坐我旁边一位女士,意似犹未尽,心似有所憾:“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桃花源,你究竟在哪里?”一位男士吟诵两句诗作答:“山前溪是当前水,源上桃非旧日花。”
  
  回到宾馆,躺在床上,我学书法家教给的方法,将《桃花源记》读两遍,背两遍。睡意蒙眬中,不禁想:《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写的,何不向他讨教?陶渊明正在东篱下赏菊,我走上前,恭恭敬敬地说:“您老是百世田园诗文之主,能否告诉桃花源在哪里?”陶渊明似反问,又似自言自语:“你找桃花源干什么?武陵郡太守兴师动众寻找桃花源,目的是树典型、放样板,往自己脸上贴金。名人高士写文章、开演讲,你扣我帽子,我打你棍子,名为研究桃花源,实为窝里斗。许多地方看到溪有水、源有花,便编造出许多传说、故事,目的是掏游人口袋。你们这个桃花源之旅,行色匆匆,吵吵嚷嚷,在桃花下照个相,口袋里手机都不停地响,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这样怎能理解桃花源?怎能找到桃花源?”说着,拄杖离去。
  
  原来做了一个梦。梦醒来,再读一遍《桃花源记》,似有所得:那位武陵捕鱼人,忘路之远近,沿溪而行,不经意间便到了桃花源。奇怪的是,当他陪郡太守的人再去寻找时,不复得路,怎么也找不着了。“后遂无问津者”,人们不知道,桃花源不在天上,不在地上,它在每个人的心灵港湾。一个人退到任何地方,都不如退入心灵港湾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心慌不能吃热粥,骑马不能看《三国》,只有忘掉一些东西,抛却一些诱惑,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问津桃花源。

不再心有惴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