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杂志成长视窗

枯燥一下又何妨

本文已影响 1.02W人 

小学四五年级那会儿,暑假我被发配到老爸的军营里待着。处境很惨,只有一个破书柜,除了专业书,没有几本闲书看。逼得没办法,我把一套竖排版繁体字的《封神演义》磕磕绊绊地看完了。实在是没书看了,这才翻开很早之前老爸买给我的一套《森林报》。我宁可去读繁体字版的《封神演义》也不读它,可见我对这套书的反感。
  
  《森林报》是苏联作家写的一本科普书,按照一年四季的时序,记录森林里动植物的动态。我当时觉得真枯燥、真无聊,远不如纣王砍人腿给小狐狸好玩。但真没别的书可看,也真的走不了,我只能硬着头皮看。然后看着看着,觉得有点意思,原来不讲故事的书也可以很好看,原来纯描写也挺有意思的。于是不仅全部看完了,而且每个假期去都会再翻一遍。
  
  后来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作文,写一种动物。我就用书里的写作手法,写了一篇《蛇》交上去,得了90多分,是当时我的作文最好成绩。
  
  有这套书打基础,后来读《昆虫记》什么的,就变得非常顺畅自如。现在回想起来,小学老师教我们写作文,强调用形容词,强调叙述状态,强调文章结构。但写作最基础的是描述,大量使用名词和动词,把一样东西的特点准确挖掘出来,将其与同一个背景下的其他东西区分开来。不过对小朋友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枯燥的事情,别说是写,单单去读都觉得枯燥。有这时间,还不如学几个形容词、几个高端成语,背几句名人名言,写进作文里也可以得高分。
  
  现在我认识到,精准描述事物意味着你对事物理解的深度达到了某種程度。你对本体理解得越深入、越精准,你才越有可能写准比喻。你的比喻和类比越是精准,读者的共鸣也就越是强烈和广泛。同样的,你阅读别人的描述,看到的是别人如何在事物之间建立起次序、处理不同层面的关系,以及如何捕捉事物的特点。你看到的其实是整个思考过程。哪怕你还是个孩子,不明白这样的描写次序是为什么、这些相对关系为什么要如此处理,但在懵懂之中,也依稀感觉到了点什么。等到自己去做的时候,思路就会渐渐明晰起来。
  
  总之,有些时候,强制枯燥一下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枯燥一下又何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