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山就在那里随笔散文

本文已影响 6.19K人 

夏伯渝今年67岁,他的每个早晨都从大量的运动开始。

山就在那里随笔散文

早晨4点半,夏伯渝起床,穿上5公斤重的假肢——脚全掌和2/3的小腿。完成1500次负重下蹲、100个引体向上。随后脱去假肢,双手撑地完成360个俯卧撑。为了加大运动量,他还要双手举着5公斤的哑铃,完成180个仰卧起坐。这些大肌群力量训练之后,是登香山、快速徒步、骑自行车——一天5~6小时的训练量。

这些运动,他坚持了41年。

2015年5月,夏伯渝参加了某卫视一档节目《超级演说家》,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1975年,夏伯渝从数万人的选拔中脱颖而出,入选国家登山队。人生第一次登珠峰,到达海拔8600米,但双腿却因严重冻伤而截肢。41年来,他的人生目标就是登上海拔8848米的珠峰峰顶。夏伯渝说:“我不是来参加比赛的,我是来为自己壮行的。”

2016年2月,他攀登了云南哈巴雪山,这是为他第4次攀登珠峰预热——完成体能和装备的适应性训练。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属于入门级雪山。从凌晨5点到晚上7点,整整14个小时完成上下山。其中大部分时间,夏伯渝在队伍前方等待年轻的队友。教练强子35岁,跑完全程马拉松用时3小时37分,他说,“夏老的体能与我相当,甚至比我还好。”

上坡、平路、下坡,夏伯渝需要根据路面情况调节假肢。强子观察到,夏伯渝常常出汗,穿着假肢攀登的困难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1960年,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成功,因为是夜间登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所以这次登顶没有得到世界的认可。1975年,国家决定再次组织力量攀登珠峰。夏伯渝凭借出色的体能被分在突击队,这是最有希望登顶珠峰的队伍。当突击队到达8600米时,高空风越来越大,队伍无法前进,他们等了两天三夜,所有吃的、喝的都已经用完,带的氧气也耗尽,只好下撤。队伍下到7600米处过夜,夏伯渝仗着身体好,把自己的睡袋借给了丢失睡袋的队友,“我是火神爷,我不用睡袋。”第二天晚上,他没有办法脱鞋,脚的颜色已经慢慢改变,从正常肤色变成粉红色、紫色,最后变成黑色。队友带着夏伯渝立马赶回北京治疗。这次登山,除了夏伯渝脚冻伤外,还有十几人不同程度冻伤。与夏伯渝同一组的突击队队长邬宗岳于海拔8450米处遇难。

到达北京后,夏伯渝得知,父亲在1975年5月4日去世,而当时他正在冲击顶峰。没能为父亲送终,夏伯渝感到自责与悲伤。5月27日,夏伯渝躺在病床上,从收音机里听到中国登山队9勇士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消息。可他终究没能参加为登山队摆的庆功宴,失落、伤心挤占了这颗年轻气盛的心,“我到8600米了,再往上一点就登顶了。”

未来的日子要在轮椅上度过,这让爱好体育的夏伯渝无法忍受。他躺在病床上,不愿和任何人说话,也不吃饭,到了晚上,趁人不注意偷偷抹眼泪。一位德国的假肢专家给夏伯渝带来了好消息,他才知道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可以穿上假肢去登山。

为了正常训练,夏伯渝坚持不打麻药,每次治疗时身体像触电似的,不停地抖,两三分钟的治疗时间,在夏伯渝忍耐的时空里被延长,好像过了好几年。3年后,当他第一次穿上假肢时,有种呐喊的冲动,想要告诉世人“我离珠峰更近了”。

截肢后,夏伯渝被分配到国家体委,领导提议让他参加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3个字,让他一度转不过弯来。他在步姿上下功夫,努力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异样。运动会上,别人错把他当作教练,夏伯渝心里挺高兴。

45岁那年,他被查出患有癌症。化疗让他常常浑身无力,但他坚持不住院,咬着牙骑车回家,再做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只要活着一天,咱就要好好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20年过去了,神奇的是,癌细胞消失了,并且没有复发。

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回答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说,“因为山就在那里。”在夏伯渝眼中,珠峰永远在那里,他的终极目标就是登上珠峰,他想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去靠近它、亲近它、体验它。

41年前一起攀登珠峰的好友李瑞华劝他“年纪大了,别去冒险”。但是珠峰对他而言,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放弃的梦想——那甚至是他生命的全部。他依然坚持每天的日常训练,坚持洗冷水澡、喝冷水。

每次出发前,夏伯渝会和家人交代清楚自己购买的保险、理财,当月的水电费。回想曾经,夏伯渝不是没有懊恼过、后悔过,如果1975年没有参加国家登山队,没有攀登珠峰,没有借出自己的睡袋,可能现在的人生和大多数人一样。但他终究走了一条最艰难的路,指向海拔8848米的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