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有关春节的随笔(集锦15篇)

本文已影响 1.88W人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春节的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春节的随笔(集锦15篇)

有关春节的随笔1

今天,我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我想让更多人了解一下我们宁夏的春节,顿时茅塞顿开,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们宁夏的春节,从大年二十五就轰轰烈烈地开始:那天人们就感觉到了春节的到来,家人对自己的深切呼唤。远在异国他乡的宁夏川的“儿女”从世界各地“不择手段”、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乡,尽快和家人团聚。时常也能在电视上看到买不上车票的摩托车队伍,他们携妻带子,不顾冬天的寒冷在国道上飞驰。过年最浓的是亲情,最盼的是团圆,过年依然是无数宁夏人心中难以割舍的节日。无论身在什么地方,回家吧,过年依旧!这些在外读书、打工、生活的游子为我们这个只有六百万人的宁夏川增添了一份欣喜、热闹。

到了大年28才是宁夏人民春节的首次大饱口福的时候。当天人们一大早就去早市买了新鲜的土豆和红薯,回家蒸熟以后去皮,再揉成泥,接着准备好花生碎、核桃碎、红糖、白砂糖、红枣碎和成的馅子,小孩儿们单单被这“半成品”吸引了过来,估计早已垂涎三尺了。等到包好成为汤圆状时,便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炸了,当土豆丸子刚出锅时,我家的小孩子就早已拿着小碗抢着来要丸子吃了。过年必不可少的就是自家做的点心。蜂蜜、胡麻油、宁夏上好的面粉,原料绝对正宗、天然。纯手工制作的油炸点心,主要是油饼,馓子,和果子,光是那金黄的颜色就很诱人了。油饼松软有度,香酥无比,果子吃起来嘎嘣脆,越嚼越香。

大年三十之前,家家开始大扫除,家里的一家之主如指挥官般发配任务,我们一大家子各司其职,很快家里便焕然一新。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全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八凉八热的菜早已乘上了餐桌,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过年的饺子里包硬币更是宁夏人多年不变的习惯。把硬币埋在馅儿里包好,和其他饺子一起下锅煮熟,吃到“硬币饺子”便会在新的一年财源广进、事事顺利。八点整,春晚也如期而至,今年还增添了一个新“节目”抢红包。发红包的时间一到,大家全体动员,一手一个手机甚至都跳起了舞,最后虽说抢到的不多,但也为我们的春节增添了快乐的一笔。

大年初一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出门拜年,也有不少人来家里,对于我们小孩也没什么,唯一欣喜地就是家里又增添些别人送的饮料、零食之类的东西了。但对于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而言,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过年娱乐的高潮是正月十五。耍社火、看花灯、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节目。骑毛驴、跑旱船、扭秧歌,社火表演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每位表演者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元宵花灯会更是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让这座城市变成了一座不夜城。

到了大年初七我们的年也就算过完了,人们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新的一年做着美好的基础。

有关春节的随笔2

春节,这个富有中华民族气息的节日,就在爆竹声中拉开了帷幕。在我眼中,春节是一个带有幸福充满希望的日子。

在春节里也有许多习俗,比如挂灯笼、烧狮子、舞狮子、放鞭炮、挂彩灯,而我们孩童最希望的就是穿新衣服,收压岁钱了。不过在古代孩童过春节收到的就不一定是压岁钱,有时也会收到压岁物。

在春节里有很多人都会有希望,例如:出租车司机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来乘座他的车,清洁工希望的是大家不再乱扔垃圾,让安康变的更加美好成为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自己也不用那么忙碌的打扫,也不用整天那么累了。家长的愿望也就不用猜了,肯定是努力工作为我们挣更多的钱,而我的愿望就不同了,我是希望能考一个好成绩,比今年的要更好。

春节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不明白,而我的理解是红色代表团圆、喜庆、希望和幸福还有美好的节日。

春节是个充满希望的日子,也是一个带有幸福的日子,春节又是一个让全家人团聚的日子,春节是多么的让人感到美好啊!

有关春节的随笔3

站在春的门槛,我看到新年的朝阳冉冉升起,向大地洒下万丈光芒,让人心生诸多豪情与希冀。我的幸福,我的富足,我的欢乐,我的欣喜,都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肆意流淌。

站在春的门槛,我等到了久别重逢的团圆。漂泊的离愁中我想到了苍颜的老爹,想到了白发亲娘。思儿心切的他们,在门前或村头伫立眺望,蜿蜒的山路有泪水洒落,有柔肠百转的惦念和盼望。春节,是万家团聚、灯火圆满的美好,终于可以给爹捶捶背,给娘洗洗脚,终于吃上娘做的家常饭,看到爹收获一年的喜悦脸庞。幸福便是一家人围着小火盆拉家常,一个话题说了又说,一盘点心吃完又拿。心田被洗涤成净澈的河流,枕梦被柔软成融融的月光。

站在春的门槛,忽然也有了几天闲暇,可以踩着晨曦,消闲地压压马路;可以自告奋勇陪妻子买菜浇花;可以心无旁骛地给儿子批改作业,陪儿子嬉戏玩耍。串亲戚,访朋友,让亲情友情,在明媚的春日里,氤氲成最温情的浪漫。

站在春的门槛,心忽然安静起来。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年,忙忙碌碌奔忙了一载,该给心儿洗个澡放个假,该给自己慰劳和养息。可以是一杯美酒,可以是一杯香茗,在一个无风的日子,享受春阳的抚摸,品味人生思索明天,静静地憧憬未来。在这里,我是一株悄然开放的花朵,有自己的心情,有自己的空间,肆意怒放的生命,给我太多的感触;在这里,我是一只鸿鹄,有翱翔之志,要搏击长空;在这里,我是一只雄鹰,展翅扶摇九万里,傲视苍穹,睥睨世界;在这里,我是王者,踌躇满志,谋划新一年的工作、理想和生活,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站在春的门槛,我看到了五彩斑斓的春天。小溪在解冻,唱着欢歌奔向大河;小草睁开惺忪的睡眼,争先恐后拱出地面;春风剪开的柳树细叶婀娜多姿,优雅地翩跹起舞;最快乐的,要数那些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孩童,无忧无虑地在春天撒欢儿,湛蓝湛蓝的天空上,风筝漂浮成了另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牛背上牧童的春笛,吵醒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站在春的门槛,我看见农家人把寂寞了一冬的农具拿出,开始新的劳作。春种夏播秋收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伴着岁月轮回,也伴着他们一个又一个丰满的希望。泥土在犁铧下翻腾起细浪,农家人精耕细作一丝不苟,播下粒粒种子,就有了秋收累累硕果的底气。曾经寂寥的原野上,那花儿,势必会赶趟似的,争先恐后露出艳丽的脸庞,把春天装扮成花的海洋。连那些懒散的鸡鸭,那些慵懒的猪崽,那些猫冬的狗儿,都被春风陶醉,美美地尽情撒欢儿。

站在春的.门槛,伴着新年爆竹声声,我嗅到了春的气息,在明媚的天地间,触摸大地的脉搏,聆听她的心跳,我的身心充满着激情,迸发着力量,我愿被这暖暖的春温柔以待,我要以崭新的姿态砥砺前行。

有关春节的随笔4

大家都知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圣诞节。中国各个地区的春节习俗都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的传统色彩。今天我将要与大家说说关于我的故乡——彩云之南的春节习俗。

云南的春节习俗与北京的春节截然不同,从大年三十到元宵期间才是春节,元宵过了,春节也便完结了。云南没有腊月之分,也不吃腊八粥,所以我至今都没有尝过北京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味道。

先来说说大年三十这天吧!这天早上我们必须去集市赶集,购买年货和做团圆饭的食材。小孩去山上捡松叶。下午要把棉被、衣服洗了,还有把浑身上下都洗干净,因为我们那里有个禁忌——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都不能洗衣物和洗澡。大年三十晚上便是除夕夜,这是过春节的高潮,大家忙做团圆饭,家家户户的烟囱直冒白烟。团圆饭做好后,大人把孩子们捡的松叶铺在地上,当孩子们看见自己的战利品被大人夸奖时,总是要骄傲地手舞足蹈,吃团圆饭前我们还得烧纸钱祭祖,饭后才把纸灰倒掉。等这一切准备好了,大家席地而坐,毫不拘束地享受春节的团圆饭。吃完后,大人忙着捡碗,收桌子。小孩子欢欢喜喜的开始他们的“鞭炮大战”,大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守着春节联欢晚会,不想看春晚的大人就摆桌子打麻将。这其乐融融的景象持续到深夜十二点,昏昏沉沉的人们点燃爆竹,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迎来新的一年。鞭炮放完了,忙活了一天的人们倒床而睡。

睡到近午夜三点时,人们又得陆陆续续从床上爬起来,做饭吃饭。这是四点钟的“迎春饭”,因为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所以要吃饭迎接。吃完饭人们又回到被窝,一觉睡到大天亮……

正月初一不能去别人家,只能到外面逛逛,这也是云南一大奇怪习俗。初二我们就去逛县城,就跟逛北京的庙会一样,县城里琳琅满目的商铺和千奇百怪的玩意儿让我们留恋不已。元宵节大家不吃汤圆,照样好酒好菜,不挂灯,但照样热闹,一家人去山上跳脚,也看别人跳脚。

春节过后,该干活的干活,该回深圳的回深圳。热闹过后的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谐。

有关春节的随笔5

春节,亲爱的春节,我好想你,对不起,我先热烈的呼唤一声,春节就要来临了。在春节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是大吃一顿?出去旅游?还是看一个月的电视?对这些我却都没有兴趣,而是为自己设计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假期。

首先,我要坐上宇宙飞船,游览整个宇宙,还要和许多外星人交朋友,以便以后和他们在网上沟通交流;我还要到快乐星球去看多面体、冰柠檬、莲蓉包、还有老顽童爷爷和他们一起去探险,去帮助那些不快乐的人。

其次,我要吃遍天下美食,还要请所有的名厨设计一桌满汉全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要宴请天底下所有穷苦人都来赴宴;我还要当几天国家领导,去帮助那些缺乏资源的贫困地区的人们,让他们都能走上幸福之路。

再次,我要博览群书,拥有最广博的知识,去教育那些所有上不起学的孩子,让他们都变成博学多才的栋梁,为祖国贡献力量。

然而,这些都只是想象,但我却希望这些想象都能成为现实。因为,我愿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困难的人。

有关春节的随笔6

我的家乡在江苏,虽然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但对家乡过春节的情景可是记忆犹新。

“酸溜溜,甜丝丝。蘸着饺子真好吃!”照我们那儿的习俗,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用上得“醋蒜”,这醋蒜是四五月份就要开始泡制了,先是把一些没剥皮的蒜放进坛子里,再加上有一定比例的醋和糖,封上,留着过年吃饺子用。到了年底,醋蒜泡成米黄色,醋汁酸酸甜甜的,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孩子们最喜欢过春节,从一放寒假就开始准备,头一件大事就是由父母带着去买一身新衣服,连袜子也要是新的,而且一定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我们这些爱美的女孩子总会忍不住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怎么能少得了鞭炮呢。男孩子们跑在大街小巷,“噼里啪啦”响声,响彻云霄,吓得那些胆小的女生直捂耳朵。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过小年,其实就是相当于春节的“彩排”。夜幕一降临,就会有鞭炮声,这便有浓浓的年味。,但家乡有个习俗,就是这一天不可以倒垃圾,象征财气不外流。小年前后的几天,家家户户都得大扫除,必须干干净净得迎接春节。

除夕夜很热闹,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走在街市上,就像在看花灯似的。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鞭炮声不间断。年夜饭也是少不了的,家家户户的都围着大桌子,这时封存了半年多的醋蒜可要粉墨登场了。一打开塞子,一声酸甜味扑鼻而来,一会功夫,几大盆饺子就见底了。晚上后,孩子到院子了放烟花,美丽的烟花带着一家人的祝福,飞上天空,整个镇子都沉浸在了喜悦的气氛中国。这一夜,除了小孩子,其他人都必须守岁。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夜迥然不同,家家户户门前堆积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碎纸片,全镇都休息了。

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镇子沿河的街道挂上的一排大红灯笼。孩子提着各色的花灯出门了,有兔子灯,龙灯、猴子灯……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比较着谁的花灯漂亮。

十五一过,这春节就结束了。年轻人们带着新的希望又离开了家乡,老人又翘首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

有关春节的随笔7

除夕之前,奶奶和二婶婶为了大家的五脏庙,因而准备烹煮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精美美食。但是由于精美美食要洗、切和煮,所以后来我和妈妈就去帮忙。

哇!一盘盘美食上桌了,香味让人垂涎三尺。”开动!”在奶奶的一声令下,大家迫不及待的把香喷喷的食物塞到口里。吃完围炉饭后的重头戏就是发红包啦!发完红包后,大家边看着电视,边喝着饮料,过了一个快乐的除夕夜。

初一早上,我们起了个大早,因为爸爸要带我们去”花开了餐厅”以及夜市玩。到了”花开了餐厅”,大家都在外面看歌手唱歌,我却跑去后面的可爱动物区;里面有高傲的孔雀,还有”可怕”的麝香猪呢!调皮的我跑去拔草喂麝香猪,喂到一半时,突然,”吼!”一声,宛如宁静的天空突然发出一阵响雷,我赶紧跑走,回到爸妈的身边。接下来,就是去夜市吃东西啦!吃完“阿灶伯”羊肉汤后,我们就边塞车边开车回家,这次的春节过得很有趣,也使我获益良多,让我见识到可爱的麝香猪也是很”可怕”的。希望下次过春节也可以这么有趣。

有关春节的随笔8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有关春节的随笔9

自家团完了年,该去别人家团年哪!我们要去大奶奶家团年。

大奶奶还真是好客,一把年纪了,还亲自出来开门。爷爷急忙上前问好,说罢,又把手中的牛奶、饼干全部递给了大奶奶。大奶奶一见,说:“一家人,送什么东西,真的是!上面有电视,快去看吧。”顿了顿又说:“我就不上去了”。话虽这样说,行动却不一样。你猜怎样?大奶奶跟在我们后面,我们却浑然不知。突然、大奶奶说了句:“在四楼。”爷爷一见,连忙说:“你就不要跟上来了。”大奶奶点点头:“哪我下去了。”我们目送大奶奶下去后才敢去看电视。

欢乐的一幕免不了吃饭的时侯发生。

今天吃的是团年饭,大家有说有笑。奶奶说:“朱可婧天天盼过年,这下盼到了。”伯妈说:“我家朱悦也是。”——过年,想说也说不完。

要走啦!大奶奶恋恋不舍的把我们送上了车。哎、好好客。

最搞笑的当然在春晚看电视的时候发生。每当有我不喜欢看的节目时。我就去洗澡。洗澡完毕,我就爬到床上脱衣服。各位,不要以为我是来睡觉的,还没到点呢,我用被子把自己裹了个棕子,然后跑去看电视。

朋友、你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要裹着被子去看电视呢?哈!哪是因为裹着被子很暖和,朋友,你也可以试一下哦!

有关春节的随笔10

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有关春节的随笔11

清晨,窗外传来一阵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我飞身下床,朝窗外望去,大街上人来人往,身上都穿着红色的新棉袄。哇,今天是春节。春节如期而至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每年,我都很期待春节的到来,因为热闹,因为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

有关春节的随笔12

我的家乡在河南虞城县,我家乡的春节非常有趣。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的话,那就跟我来吧!

春节的时候,各家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大门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对联和门神。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这时,我的家人们也在办年货,看见大家在汗流浃背地干,我也去帮忙,我的任务是陪奶奶一起买菜。

年三十的中午,我们全家一起吃饺子,我忽然想起我的第一颗牙齿就是被包在饺子里的硬币给咯掉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正在想着,笑着,只听“咯噔”一声,钱从奶奶嘴里掉了出来,看来今年我是当不了福星啦,福星是奶奶呀!

我家乡的年有趣吧,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过年的话,那就请到我的家乡来吧!

有关春节的随笔13

新年降临了,人们都喜气洋洋的,乐得合不拢嘴,瞧!一大清早,妈妈就已经忙的不可开交了。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你在干什么呀?“过年了,要除尘迎新嘛。”我说:“除尘迎新,这词真有趣!”原来,还有一个除尘迎新的习俗啊!

到了新年的晚上,爸爸急急忙忙的打开了电视,开始欣赏春节联欢晚会带来的节目,正在吃饭的爷爷、奶奶、妈妈和姑姑都把头向后转去,对着电视机。我家春节必做的事,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奶奶说:春节联欢晚会代表着国家的强大,所以必看。

除了以上习俗外,我还知道一个绕口令:初一的汤圆,初二的面,初三的饺子。初四之后的初五、初六、初七什么都可以随便吃。我们重庆有一个比较奇怪的习俗,就是初一不准花钱,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估计是想要发财吧!

其实,要说过年的习俗,我家乡还有个习俗还有初一不能扫地和倒垃圾。初二开始要在亲戚家轮流拜年等等。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到了元宵节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灯一定要亮,家家要吃汤圆,寓意团圆。

上面的三大习俗,都是重庆人必做的,如果你不是重庆人,你也可以学习一下以上三大习俗。

元宵节一过也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人们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

有关春节的随笔14

新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远去了,但它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腊月二十三去商店买年货,首先就是给孩童们买糖果吃,有巧克力糖、硬糖······各色各样,样子好看,吃起来很甜,让人吃了还想吃。第二样就是买鞭炮,有孩童玩的红蜘蛛、还有冲天炮······孩童们特别喜欢玩烟花,一摇一摇的,好看极了。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都是一大早起来放鞭炮,大人们忙乱,孩童们跟在屁股后面,非常高兴。

除夕那天非常热闹,家家户户把糖果、香烟、瓜子、花生摆在果盘上。大家都去洗澡,穿起了新衣,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还在大门前挂上了门神。到了晚上,家家都开了灯,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看到12点,因为他们都要守岁。12点过去,就开始放鞭炮、放烟花,然后关上大门,睡觉。因为,这代表着一年过去了,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正月初一店铺关门。家家户户都把大门打开,迎接新来的客人,每来一个人,都要发烟、发糖,还可以得红包呢!男人们出去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呼客人,女人们出去拜年,男人们在家招呼客人,孩童们出去玩,有时候,还要到远方亲戚家去拜年。

元宵节到了,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灯笼,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灯都开着,不许间断,睡觉的时候也得点着灯,孩童这时候就在家里看电视、放烟花。这一天,大家晚上都会吃汤圆。

过完元宵节,年就结束了。

有关春节的随笔15

命运的转盘让我成了世界的宠儿,我降生到了这个国度——中国,让我一领她的风采。

——题记

那在骨子里流转着的熟悉气息,将冰天雪地中尘封已久的热情一并带了出来。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股红色的暖流;永不磨灭的印记中总有一道吉祥的痕迹;古老泛黄的史册中总有一段幸福的历史——你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印记,九州上一种崇高的信仰,中国人的热情造就了你,大地上经久不息的不再是古老的历史风,你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信仰中,中华的精髓——春节。

一直以来,中国人嘴上说的春节一定是一种民俗,但不知不觉中,春节已在我们心中扎根,成为了所有中国人一致的信仰。长达20xx年的历史事实在告诫我们,春节是我们不可遗失的宝贵财富。春节,顾名思义,春天的节日。在经过了秋天的肃杀,冬天的沉寂,春天是一切生命重新复活的时候。仔细看,可以望见春天的迹象;行走在春节中,甚至可以嗅到春天的气息,泥土的香甜,青草的清香。风变得柔和了,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上的一切,融化的冰的叮咚声,在敲击着沉睡的大地。这就是春节,生命的节日,复活的节日,是我们中华的最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

虽然也经历过磨难。但磨难是新生的开始,磨难是春节在老百姓心中扎根的机会!1928年5月7日,他们错了,错在不知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春节不仅仅是个节日,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中国人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已经被中国人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成为了民族的骨骼,国家的精髓!

在这个节日之风洋溢的季节,人们忘不了你,春节。你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升华到了国家的高度。你是燃起的希望,永存的信仰,不灭的信念!

历史的车轮碾过泛黄的史册,唯一存下来的就是这股节日风,民族风,国家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