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嗑瓜子散文随笔

本文已影响 1.81W人 

一个大吃货,一个小吃货。“吃货”二字是被大吃货的老公兼小吃货的爸爸发明出来并投入使用的。

嗑瓜子散文随笔

既是吃货,那体重也是比较称心如意的。大吃货就经常被小吃货取笑,说她脸像磨盘、腰似水桶、腿如巨柱,这比喻加排比的句式用得还不错,不过,大吃货每每听后怒火中烧,但又不得不劝慰开解自己:大人不计小人过,罢了,罢了。有时那“小人”也说她肥头大耳虎背熊腰,这两个词儿原是大吃货发明的,当初用来调侃杨贵妃的富态的,不料被小吃货暗暗记住后经常挂嘴边了,大吃货听后也是无计可施,背地里只能埋怨自己口风不紧言语无状,这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她发誓一定要管好自己的那张破嘴。

嘻哈归嘻哈,这大吃货与小吃货相处的还是比较融洽的。平常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大吃货总给小吃货留着,疼爱;小吃货也会给大吃货省些,孝顺。

一日,大吃货突然想吃瓜子了,她喜欢街边现炒现卖的葵花子,而且是特咸的那种,“重口味”人士。而小吃货想吃南瓜子,她说那南瓜子闻着香吃着更香,上次吃过一直念念不忘。意见不一,紧急磋商,最后达成共识——葵花子。

葵花子买回来之后,当然是一吃为快了。于是,那做饭的顺理成章地撂下了锅铲,那做作业的也理所当然地放下了书本,饭不做没人抢着做,作业没完成不会有人帮着完成,还是解决瓜子要紧。

黑暗中,两人开始了嗑瓜子比赛。说来也怪,干什么事情都需要个光亮的,譬如洗脸怕拿错毛巾;走路怕跌跟头;做饭怕把糖当盐使了,唯独这吃东西不需要,怎么喂也喂不进鼻孔,这个轻车熟路,这个准确无误啊,手和口配合得相当默契。

两人守着瓜子也不说话,只听见“格”的一声脆响,瓜子壳开了;再听见“呸”的一声,瓜子壳落进了垃圾桶;手起壳落,动作麻利娴熟,在这一“格”一“呸”抑扬顿挫的声调中,瓜子越来越少,瓜子壳越来越多。那大吃货的老公小吃货的爸爸摇着头咋着舌,说:“这个咸,这个焦,舌头也不起泡?嘴巴也不上火?”这边小吃货接茬:“你的担心纯属多余,我们这样吃从来都是安然无恙的。”他又摇摇头,咋咋舌,少见多怪的样子。

据说中国是最擅长嗑瓜子的民族,左手抓把瓜子,右手捻起一颗往门牙上一放,“咯嘣”,壳裂开了,瓜子光溜溜的身子出来了,哟,瓜子肉毫发无伤完好无损,再看瓜子壳,一分为二,也完整着,不见破碎,一颗、两颗、三颗……这嗑瓜子的技术据说让老外目瞪口呆过,他们竖起大拇指连声说“good,good”。其实这有什么呀?中国人还会使筷子呢,两根木棒或竹棒往手里一捏,玩得风生水起,拨、挑、戳、夹,样样动作完美,连刀和叉都省了。中国人还会骑自行车,上至八十岁的老大爷,下至三岁孩童,都能把两个轮子的自行车骑得溜溜欢,有时还两手脱把,双臂张开,照例又看得老外目瞪口呆,这两个轮子的玩意儿,放着都不太稳当,骑着咋这么稳当呢?

伟大的中国人民就是这么优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养育了千千万万聪明智慧的人们,就像大吃货与小吃货,会吃会喝,还不用人夺碗。

嗑瓜子的姿态,男士可以很潇洒,女士可以很优雅,丰子恺曾这样写过嗑瓜子的男人:“那些闲散的少爷,一只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一只手握着瓜子,且吸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哎呦,多闲散,多惬意啊,嗑瓜子似乎是某种悠闲生活的象征,还有这嘴巴,无论怎样忙乎也不会出错,吸、咬、吃、谈、笑,交叉进行,运用自如。他这样写嗑瓜子的.女人:“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的’两响,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瞧瞧,兰花指,慢慢地往嘴里送瓜子,樱桃小嘴红唇,悠悠地往外吐瓜壳,把个女人内心的闲适与姿态的优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嗑瓜子还真是个“名利双收”的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瓜子嗑得这么美,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瓜子嗑得这么好。如今大吃货与小吃货正在完成这个美丽而艰巨的任务,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给她们加加油鼓鼓劲,故一段滑稽文字记述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