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70后成长历程散文随笔

本文已影响 1.28W人 

70后的那一批人有着什么样的成长历程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来阅读《我的70后》这篇文章。

70后成长历程散文随笔

最近看到很多网友以“我的60、70、或者80后”为题讲诉自己的成长经历,感觉挺有意思,不觉手痒,跃跃欲试,也想回忆一回,也算是对自己成长之路的一个纪念吧。

1977年,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乡村,我爸爸兄妹十个,他是老二。大集体,大家都得干活挣工分,没有人照顾我,每天只留下我和九十多岁的太爷爷在家里。他勉强能够照顾自己,我则只能睡床上,或者在地上乱爬,等妈妈干活回来给我清理屎尿,喂我吃奶。家里人多,没有吃的,经常是野菜拌面,有时候拌尖辣椒做菜,一碗菜十几口人两天吃不完。没有钱买衣服,一件衣服老大穿到老小,补丁摞补丁能穿十几年。

两年后国家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每家都有了自己的土地。我们和爷爷分家了,妈妈又怀了小妹妹,更没人管我了。不过谁家的孩子有专人带呢?田间地头,都是大大小小的孩子伴着泥土长大。

80年妹妹生下后,计划生育有些严了,81年妈妈还是偷偷生了个弟弟。没有户口,大家都叫他黑孩儿。计划生育的人一来,就赶紧把他藏起来,弄得他胆儿特小,一见生人就躲。有一次大家议论计划生育的事情,他吓的爬到床底下,结果睡着了,害得大人找半天。又几年,计划生育开始实行连坐,就是一家超生,亲戚全受牵连。强制拿走超生家庭的财产,或者拿他亲戚的财产,强制把孕妇拉到医院引产,拘留超生人员的亲属。计划生育达到白热化阶段,虽说激化了人民与政府的矛盾,却也真的收到很好的效果。

能够数一百个数的八岁孩子就可以上一年级,我却只数到六十,老师也同意我入学了。很多孩子就算数二百个数,家长也不会让上学的,尤其是女孩子。所以入学率很低,而且年龄相差很大,八岁已经算是小的了。邻居家的女孩15岁才上一年级,她的两个姐姐都没有上过学,她因为要背7岁的弟弟上学,才被允许进学校读书。

学校坐西面东,四周被水塘环绕。进去面南三排房,第一排是三间土坯房,是学校用全校师生捐献的砖坯土坯,并且有师生共同亲手建造的教室。我仍然清晰的记得我和同村的伙伴们自己活泥巴,用模子自己做砖坯,晾干,用架子车拉到学校。再有大学生和老师一起一砖一砖的把房子磊起来,顶上铺上茅草,一座崭新漂亮的教室就落成了。你想象不到那热火朝天的场面,你也想象不到我们有多开心。

之前我们那个土坯教室太破了。外面阳光稍微暗一点,教室里就黑布隆冬的。地面坑洼不平,四周的窗户都是用塑料布蒙着,风一刮哗啦啦响。冬天,坐在窗户旁的同学冻的耳朵脸蛋都红彤彤的,活像只红屁猴。有一次,老师正在教室里起劲的讲课,突然听到轰的一声震天价响,老师大声喊,快跑。同学们一窝蜂的就挤出来了。看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仍然安然无恙,原来是捕鱼的在学校周围的小河里放炮打鱼。

教室是再不敢用了,我们只得在操场上上课,后来又在离学校2里外的村委上课。那里听不到铃声,也没有厕所,只有路对面别人家的一个茅坑。

就是在这里我看见了神奇的电话,里面既然有人说话!往往正在上课,电话就叮铃铃的响起来,老师放下课本,慌忙的走过去,抓起电话喂喂的喊,教室里就静悄悄的,连蚊子振翅膀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有同学说路旁的电线杆就是电话线,耳朵贴着木杆子可以听到人家讲电话的声音。可惜我抱着电线杆,死劲听,一次也没有听到。又听说物品可以从一个地方邮寄到另一个地方。我认为那一定也有一根电线,很粗,把要寄的东西塞在里面,一下子就可以跑到目的地。

我没有找到那样的电线,估计一定是埋在地下,因为怕人剥开电线偷走要寄的东西。

第二排也是三间土坯房,是二年级。第三排是六间青砖房,是三四年级。往西有四间红砖房,是新盖的五年级和办公室。教室的东面是操场,操场的东面,挨着水塘是厕所。学校门口有一个小诊所和一个小杂货铺。

一年级的我稀里糊涂,哪个老师教哪一本书我知道,可是不知道什么是语文、数学。买本子就说买方格本或者横线本。成绩也不好,大约都是30多分,每次试卷发下来都被拉到讲台上挨罚,吃爆栗。可是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内容我却记忆犹新,有什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有《闪闪的星星》,《我选我》,《小羊羔找妈妈》,《小猫钓鱼》等等。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好像都是课外活动,课后作业也很少。所以虽然学习不好,每天仍然很开心。

家离学校大约四五里路。早晨,妈妈要么忙于农活,要么需要照顾弟弟妹妹,我和邻居的女孩都是自己早早起床生火煮稀饭。冬天的早晨,天还不亮我们已经走在上学的路上了。

下雨是上学最难的时候,土路泥泞难走。家里舍不得买胶鞋,大家都是光着脚丫子上学。我最恶心的是路上一滩滩的牛粪,一不小心踩上去,胃里直翻腾,都想把自己的脚剁掉。

如果再刮大风,就更困难了,小小的身体撑着笨重的大伞,稍不留神就会摔倒。有一个冬天的早晨,风特别大,我撑着笨重的大伞顶着北风慢慢的往前走。听到前面有同学说话,我好奇的举起伞往前看。不料一阵大风吹来,我站立不住,一屁股坐在烂泥里,伞咕咕噜噜的顺风往后跑,一直跑到很远的一个田埂里,我哭哭啼啼爬起来又回去追那可恶的伞。

有时候我们会选择走田埂,那里有草,走上去硬硬的,不泥泞。可是年龄小的孩子往往跨不过小水沟,就会掉到水里去。雨季里,有哪个孩子不是衣服湿漉漉的到学校?

秋天的雨季,我们最喜欢走水田,水稻收割了,田里还留有稻秧茬,也没有泥巴,田里很光滑。穿着凉鞋或者光着脚板趟过去,脚丫子被冲洗的白白净净。有时候因为下雨,中午就留在学校不回家,让同村的孩子帮自己带饭,吃着用破布包着的馒头或者米饭,觉得比平时香一百倍。

上学路上的欢乐还是很多的。春天的下午,路两边有很多美丽的不知名的小花,水沟旁不时有各种花蛇出来晒太阳。我们拿着木棍一路打过去,胆大的孩子会把蛇信子抽掉拿着蛇吓唬别人。暖和的时候常有孩子跳到水沟里摸鱼。有个女孩子下午第二节下课才到学校,光着脚丫子,裤子挽的老高,挎着一个竹篮,装着大半篮子鱼。

夏季,我们带着啤酒瓶,跑到路边村子里找水井,啤酒瓶脖子上栓一根头绳,扔到水井里,一拽绳子,瓶子就躺倒咕都咕都的喝水。喝满一瓶水,提上来,放两颗糖精进去,摇一摇,瓶口对着嘴巴,又咕嘟咕嘟的灌到自己肚子里。喝完一瓶井水,就不能再跑了,一走路,肚子咣当咣当的山响,就像是快装满水的大瓶子。

秋天是最好玩的,我们跑到沿路的村庄里,爬到人家树上摘果子,或者去菜地里偷吃瓜果,红薯,茄子甚至萝卜。冬天下雪的时候,天是极冷的。我们脚上穿妈妈做的棉袜,布棉鞋是不能穿的,只能穿胶鞋。腿上裹着塑料,再缠上稻草,这样就可以安心地走在极厚的雪地里了。树木花草被冰包的严严实实,风刮过树枝,喀嚓喀嚓的响。屋檐下垂着长长的冰溜子,我们偷偷的买糖精,把糖精化到冰里或者雪里当冰棍或雪糕吃。我们一边走一边打雪仗,在冰上滑雪。寒风虽然呼呼的刮,小孩子头上还是热气腾腾的。

那时候的东西好便宜,可是家里却没有钱。夏天里,有沿村叫卖的冰棍,一分钱一根。货郎担着挑子走村串巷,五分钱的小花卡很好看,用破鞋底、鸡菌子可以换针线,换糖,换发卡。谁家的`妇女生了孩子,吃一碗荷包蛋配油条,谁家的老人吃一瓶罐头都使我眼馋的要命。有人从遥远的大城市带回来城里人穿破的旧衣服,五角或一块钱一件。妈妈花一块五给我买了一件红色的大花裙子,我臭美的不得了,虽然它又宽又大,长的拖到脚跟。四叔因为我哄堂妹有功,花五块钱给我买了一件蓝色的新上衣,左胸绣着一只鸟,美的我心都飞上了天。妈妈也把家里养的大公鸡拿到城里换人家不穿的旧衣服。

乡下的孩子不知道课外书是何物,收音机却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物件。我最喜欢听的是评书和少儿节目。每天下午放学铃一响,我就冲出了教室,飞奔回家,赶紧打开收音机,就听到答滴答,答滴答的声音,少儿节目小喇叭就开始了。

偶尔的一个夜晚,附近村庄会有露天电影放映。爸爸妈妈没空带我去,我就随着村里的年轻人一起走几里或者十几里的夜路去,那简直就是是乡下人的精神大餐。很多电影到现在都还记得:红高粱,童养媳,三个老兵,第一滴血,画皮等等。

三年级的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十四寸,黑白的。晚上,电视机摆在那家的院子里,临近村子的人都来了。大家好奇地津津有味地观赏者,议论着。遗憾的是,白天电视没有节目,天一擦黑常常会停电,十二点以后来电了,电视却又没有节目了。着急的人们出主意,买电池发电,结果发现用的太费,一会儿电就用完了。又用拖拉机发电,大家看着精彩的电视画面,耳朵里听着拖拉机的轰鸣声,仍然意兴盎然。

有的人看见节目里有人死掉了,就说,别看了,人真的死了,多可怜啊。有个老太太,每次看电视都要换衣裳,穿的整整齐齐的。人家就很疑惑,她一本正经的解释:那电视里的人都长恁好看,穿恁讲究,我穿的太不像样,人家会笑话我的。

初中时,我也还傻乎乎的在想,电视里那些人穿的那么干净、漂亮,也要去苍蝇蛆虫遍地的臭烘烘的茅厕吗?

有一次跟妈妈到城里的亲戚家,我很惊讶的发现,他家的电视又大又带颜色,而且白天居然还有节目!

以后的几年,村里的电视机陆陆续续增多了。为了让电视画面有颜色,他们还买彩色的塑料膜蒙在电视屏幕上,放出来的图像就一道红一道蓝的,居然也觉得好看。

外面的露天电影很少放映了,偶尔放一次,也再没有当年那人山人海的景象。我想念当年那看电影的心情,又跑去观看了几次,却不知道为什么,怎么都看不心里去,一点都不觉得好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七八岁的孩子下厨做饭在农村很常见。个子矮够不着灶台,就在脚下垫快砖。也不管做的饭干净不干净,熟不熟,好吃不好吃,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大人下地干活,小孩子就有大孩子照顾。八岁的我哄着四叔一岁的女儿,带着我弟弟妹妹。再大一点我也跟着大人下地了。

其实,我是很喜欢和小伙伴们玩的,他们手里溜光的小石子,小瓦片都是我眼中的宝。可是家里的农活我是赖不掉的。

无穷无尽的农活让我害怕。

阳春三月就开始忙了,育秧苗,插秧。接着就要刨春花生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农村人哪有闲工夫好好过节呢!大家都像陀螺一样不停的旋转,片刻也舍不得耽搁。连生娃娃都没有时间呢。线兰婶子割小麦的时候觉得肚子疼,就赶紧跑回家,拉把屎一样把儿子生下来,裹吧裹吧扔给老人看着,吃碗荷包蛋又下地割麦子去了。

小麦收割好,打成一捆捆,装上架子车,拉到打谷场晾晒。仔细铺成一个大圆圈,趁着天好晒干,牛马拉上石磙,在麦草上成环形转圈,夏日骄阳下,石磙辗过黄澄澄,蓬松松的干燥的麦草,噼啪作响。一会儿,一根根长长的直直的骄傲的麦秸秆就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光滑的碎末儿了,阳光下,闪闪发光。

吃完午饭,休息一会儿,用扬叉把长的麦秆挑走,麦秆碎末和麦子笼成一堆,用木锨一锨一锨的扬到空中。麦粒落在对面空地上,麦秆碎末顺着风落到一侧。这时候你看吧,整个打谷场上空,拌着麦粒的草沫儿起起落落,此起彼伏,漫天飞舞。

老大一堆麦子终于扬完了,看看对面的麦粒,并不是干干净净,还有没有碾掉麦秸的麦头,女人们再用筛子把麦子装起一点,端起筛子顺着一个方向,一下一下的摇晃,麦子在筛子里转圈,跳跃,没碾压掉的麦头就跑到最上面。农妇用手把麦头抓出来,再晃,直到全是一粒粒干净的小麦粒才倒进袋子里。经过几十上百次这样的动作,小山样的一堆终于筛完了。麦头笼到一起,用棒槌一下下的槌打,再扬,再筛,一粒粒金黄饱满的麦子都进了袋子里。人们终于舒了一口气。

天气若还晴朗,就把麦子留在打谷场里,第二天好摊开晾晒。夜晚的打谷场异常热闹,月光下,每家的打谷场里欢声笑语,孩子们追来跑去。整个村庄最干净,最平整的地方就是打谷场。大人们一边干着零散的小活,一边聊着今年的收成,孩子们欢快的来回跑着打闹。80多岁的老爷爷拄着拐杖来回踱步,拍拍这家的麦袋子,拾起几粒那家尚未装袋的麦粒放进嘴里咬几下,今年天好啊,麦子很干,不用怎么晒了。

女人们也把晚饭端到自家场子里。一大盆面条,几个馒头,否则稀饭,简单的小菜。打谷场变成了大餐厅。孩子们总是吃别人家的饭香,跑这家吃一勺,那家吃一口。

夜深了,大人孩子都睡在凉席片上,打谷场又成了大家的卧室,晚风习习,夜空璀璨,萤火虫一闪一闪扰着孩子们的美梦,谁家的凉席旁边一大玻璃瓶的萤火虫像个明亮的大灯笼。

夏季,酷暑难耐的时候,也正是除草的好时候,骄阳下,锄掉的草容易死。戴顶破草帽,顶着烈日,蹲在密不透风的庄稼地里,挥汗如雨地与杂草斗争。汗水顺着农人的衣衫一滴一滴润湿了土地。

八月中秋,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黄的水稻垂着沉甸甸的稻穗,等待农人的收割。颗粒饱满的花生正待刨出,还有大豆、玉米、芝麻。农人们兴奋而忙碌。

收割水稻最好在晚上,水稻叶子上有露水,不很扎人,但是还要穿长袖长裤。月光下,镰刀沙沙作响,合着周围虫子的鸣叫,非常安静。稻田在皎洁的月光下大海一样波光粼粼。

白天更不能闲着,一大片花生地,任凭怎么拔,好像都没有尽头。有的人家把被服卷儿放在地里,可以通宵干活,累了就睡一会儿。地的这一头,望向另一头的干活人,那么渺小。土地延伸到了遥远的地平线上。

一颗颗花生秧双手拔出来,抖搂干净,一排排在地里摆好。拣拾干净抖落在土地上的花生,用小耙子刨出遗留在土里的花生。然后把摆在庄稼地里的花生秧一抱一抱的装到架子车上,拉回家,再仔细地垛成圆形,用遮雨布盖好。

庄稼收割完,闲一点的时候,妇女孩子们挎着篮子,拿着小耙子就到地里拾花生。时间充足的话,仔细的人家把自家花生地里来回刨了多少遍,确定没有遗留多少花生了才允许让别人来拣拾。可是大多数农家都是匆匆过一遍就忙别的农活去了。

上学的孩子回家不走大路,一块花生地一块花生地的走回家,拣拾的花生书包里都装不下了。特别是下一场小雨,花生露出白净净的身子,安静躺在黑黝黝的土地里特别显眼,这是拾花生最好的时候。连下两天小雨,落在地里的大豆、花生都生出了长长的翠绿的小牙,正好捡回来炒豆芽菜。

庄稼都收割完了,地也种上了,垛在家门口的花生秧要摘果子了。于是,家家院子里尘土飞扬,到处都是啪啦啪啦摔花生秧的声音。一家人围着花生秧,各人前面放一个木板凳之类的东西,右手拿一把花生秧,把有花生的那一头对着木凳子边一下一下的摔打,直到花生果全部落尽。花生伴着灰尘满院子跳窜。不要说人人满身满脸的灰土,就连空气中都是朦朦的灰白色。

一季子农活干下来,双手黑乎乎的,洗也洗不掉,还交错着深深浅浅的口子。

我愁苦的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很羡慕镇上上初中的大孩子,可以住在学校里,不用再干繁重又无聊的农活。可是升初中并不容易,一个班级没有几个人可以考上。为了偷懒,我拼命的学习。没成想,小升初我考了全乡第一名。

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好!

中学的宿舍是两排很长的朝南房子,前面是男生宿舍,后面是女生宿舍,宿舍东边是厕所,厕所没有灯,宿舍没有院子,没有水管,地上也没有水泥路面,下雨还有泥巴。走廊里有几盏小灯,射出微弱的灯光。厕所的周边直到宿舍门口都是学生随地解决的大小便,太阳一出来,臊臭难闻。

这是我见过的最糟糕的学生宿舍!我但愿一辈子都不要再见到那样的宿舍!

宿舍里是两排用红砖垒的炕,我们一排排的睡在上面。后来宿舍不够用,又把右边的四间空房做宿舍,地上用砖铺了一层就算床。学生的餐具有的放在小桌子上,放不下的就搁在地上。

宿舍北边二百米的地方是食堂,食堂旁边是水管,学生用水要到那里去接---只有凉水,热水要到老师开的小卖部里去买。冬天有过一段时间,食堂提供热水,不过,去晚一点热水就被抢完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