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我的文字梦随笔散文

本文已影响 9.7K人 

从小时候就喜欢文字,迄今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痴心不改,可见已经不是喜欢而是痴迷。文字记录着我生活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凝聚着我对生活的感悟,启迪和激励着我不断进取,走向成熟。

我的文字梦随笔散文

记得小学一年级我就喜欢文字,以至于能把一到十课的生字表都可以背过来,以至于对字词的听写、造句都十分偏爱,几乎每次语文考试都是满分。仅有一次上二年级考完试后,我对同学说这次考砸了,有两个生字写错啦,不可能得满分。可语文老师在宣布成绩时我仍然是一百分。我羞愧般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可能是满分,我有两个字写错了。”老师微笑着说:“我奖给你两分,你造句用了我们二年级还没有学到的书名号。”原来,有一道题是用“购买”造句,我是这样写的:“我在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新华字典》。”那“二分”的奖励燃烧起我爱好文字的火花,使我更加喜欢语文学习。到了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记得我写的每一次作文,老师都要在班级当作范文去读,一直到五年级小学毕业。那份荣耀、那份骄傲让我从小尝到了写好作文的快乐。

上初中那会,我不是个好学生,根本就不认真学习,整天贪玩,老师经常批评、体罚也不思悔改。不过初二最后一学期的一次期中全乡统考,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统考完后,老师照例在班级宣布成绩,宣布一个同学,都要随即品评一般。该批评的极力批评,该表扬的大力表扬,该讽刺辱骂的也绝不含糊。还没轮到我,我的头早已低下了,心里一直得瑟。我仿佛看到老师已经瞪着猩红的眼睛在骂我哩。我知道我是属于遭批评挨骂的那类。可是当宣布我语文成绩91分,全班第一名,全乡第6名时,老师带头鼓起了掌,全班同学也把热烈地掌声送给了我。老师接着说,这位同学的作文成绩是我们班级唯一的一篇一类作文,还有两篇二类,其他都是三四类。如果这位同学继续努力学习,中考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绩。我仿佛是在做梦,我哪敢相信这个现实呀!不过当老师微笑着看着我,同学们敬佩地看着我时,我才知道这是真的。也不知是同学们的掌声,还是老师的鼓励,我当时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从此,我学习发奋了,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我一举考上了当时交斜中学的重点班。

高中的学习我是刻苦的,所有学科全面发展。物理成绩曾考过班级的第二名。但中途换了一个物理老师,讲课很没有激情,管理也很松懈,我便慢慢地不认真听课了。于是,物理课堂就成了我阅读长篇小说的最好时间。记得我一个学期看过的长篇小说题目就记了满满一页。我还对小说《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手抄本《第二次握手》记写了厚厚的一本读书笔记。当时,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武汉人民广播电台的总编王老师。据说是被划做右派下放到家乡改造的。他每次下课时都给我们布置一篇古诗词背诵,第二节上课时先检查背诵任务,再讲课。这位老师还让我们学习写小说。记得有一道小说题目是《在收音机旁》,我当时写出来后很是感到满意,就让不少学兄看,他们看后都啧啧称道。上作文讲评课时,正当我欣喜地期待着老师要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像小时候一样在班级范读时,没想到我的作文本被发下来,我吃惊地一看,批语栏竟只写了五个字“像是抄下的。”我当时气愤地就把那张写着批语的纸撕了下来,愤怒地揉碎,扔到了地上,用脚踩着。这是我学习生涯中最痛苦和最愤慨的一件事。不过这位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背诵古诗词任务,却让我认识了中华文明的瑰丽多彩,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提升了我的文化素养。

高考过后不久,比我考得低几十分的同学都让学校通知去补习,我因身体原因学校没有通知我。因为当时的高考政策是根本不录取我们这些身体有点问题的学生。我只好无奈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一名生产队的记工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可这种生活哪是我想要的呀!那颗年轻不屈服命运的心,在不停地呼喊着:我要活出人生的精彩。

那时,伴我精神世界唯一的是一台收音机,我听电影、听广播剧激发了我写作的灵感。听北师大讲师李彦杰的.演讲给了我生活的动力。有一句励志话我迄今记得清清楚楚:“大学生犹如沃土上的秧苗,他们有足够的水分和养料;而我就犹如石头缝里的小草,为了梦想,要靠着自己的毅力和信心一点一点地往外钻呀!”这句话成了我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和号角。于是,我白天边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边记工。晚上就伴着孤灯写小说。我当时有一个很宏远的理想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一名作家。那时,我们这里还没通上电,家里姊妹多,也很穷。父亲就给我用塑料围一个房子,房子不大,仅能放一张小床。为了实现我的文学梦,我就每天晚上在柴油灯下,趴在被窝里在胸前放一个小枕头写小说。每晚写一篇,还要用稿纸抄写好,让父亲利用赶集时送到街道的邮局发到《陕西日报》,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石牛入海。由于是柴油灯,烟尘很大,第二天洗脸时鼻孔总是会有不少烟尘,脸也被熏得灰黄不堪。记得我的第一篇小说《破镜重圆》便是套用《第二次握手》回忆中套回忆的章法结构写成的。我给自己还提出了一个目标为:百篇大练。每在作废的记工本背面写完五篇,我就用绳子把他们串在一起,形成厚厚的一本。还设计了封面,起上名字:《徐玉虎短篇小说集》,还模仿正规出版的书刊策划了目录。没想到我不辍的耕耘竟收获了近二十本,放在一起厚厚的一大摞。平时有空自己便拿起来慢慢欣赏着,那种满足感、陶醉感,现在想起来还是乐滋滋的。

1983年,我有幸到学校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尽管当时每月只有8元的补贴,我依然拿出二十元钱参加了山西刊授大学的文学刊授学习,后来又参加了《鸭绿江》杂志的文学培训学习。指导老师每一次提出的修改意见我都反复琢磨,认真反思。没想到两年后,我的处女作小说《途中》终于在《鸭绿江》杂志上发表了。尽管稿费只有14元,但第一次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第一次公开发表小说,那份不懈耕耘的收获,那些老师和学生羡慕的目光和话语,那些村民们的称道,足以让我这位生活中的不幸儿,激动和兴奋了好一段时间,也更加激发了我的写作激情。后来,乡上文化站干部,让我牵头成立了交斜文学社,组织十几个文学爱好者相互学习,共同写作。当时,任渭南市作协主办的文学杂志《西岳》主编的李抗美老师得知后,还把每期的文学杂志邮寄十本给我们每位文学爱好者。1984年夏天,受李抗美老师之邀,我有幸参加了渭南地区业余作者代表大会,有幸聆听了著名作家杜鹏程先生的教诲,有幸得到了《延河》编辑部好几位作家的指点。记忆尤深的是杜鹏程前辈说过的一句话:“文学的事业是愚人的事业,我们应该用愚人的毅力和精神追求它。”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在这条道路上不懈追求。

1986年,我到乡初中任教,由于一心扑在教育教学方面,再加之不久成为一名中层领导,烦杂的事务几乎把我搞得天昏地暗,那些年几乎没写多少文字。只有几篇短文散见于省市报刊。1994年镇上一位主要领导喜欢让在报刊上宣传他的改革事迹,就鼓励我写消息和通讯报道。没想到在《渭南报》和渭南广播电台一发而不可收拾。两年的时间我共在报刊、电台发表消息、通讯近200余篇,自己也有幸被评为渭南市宣传部首届“兴渭杯”新闻竞赛优秀通讯员,渭南市广播事业电视局优秀通讯员称号。还有几篇作品获得了单项奖。后来又由于工作烦杂,几乎沉寂文海。

网络世界是精彩奇妙的,它不但可以让人读到很多书籍,开阔知识视野,也可以事半功倍地直接把自己的作品变成方块字。记得很清楚,1999年10月19日认识网络半年的我,第一次敲着键盘把自己原来公开发表在《自学考试报》上的一篇散文《三春晖泽寸草心》发在自己的空间。没想到立即就得到好几个网上朋友好评和激励。朋友的鼓励和激励犹如一块石块掷进我平静的心湖,激起了一圈圈涟漪,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第二天,我就敲着键盘写出了久违的一篇散文《父亲》。没想到一连十天,我竟每天写出一篇散文。直到月底,我去上海参加全国校本研修学习才停止。

回来后,我写了三篇《上海印象》和一些散文随笔。那年冬天,我目光转移到留守媳妇这个特殊的群体,开始写自己平生第一篇中篇小说《我们村里的留守媳妇》,小说写完后改名为《没有岁月可回头》。尽管这篇小说只有二十六章,不是很长又很稚雅,但每写一章发到空间都得到很多网络朋友的点击阅读和点评。可以说,没有这些朋友的关注与期待、鼓励和激励我很难完成这篇小说的写作,是这些朋友给了我信心与勇气、激情和动力。网络是虚拟的,也是现实的。处理完在西藏罹难四弟的后事,我便用文字把那个过程、感受以《断肠329》的标题写出来发在空间。没想到得到很多朋友的极大关注。大家心系着我年迈多病的母亲,关怀着母亲的冷暖。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朋友在询问着母亲的身体状况。我颇为感动。

文字给了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文字给了我释放心情的空间,文字给了生活的激情与动力。还别说,近期在网上把我写的文字晒了晒竟有二十多万字。尽管还很稚雅很难登大雅之堂,距我年轻时的作家梦还很遥远,但把它作为心情的释放和交友的平台,我深感足矣!

爱好文字,它让我认识了诸多的挚朋好友。

喜欢文字,它使我感受到人间的处处真情。

钟情于文字,它为我生活平添了信心与力量。

痴迷于文字,它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