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幼儿为何拒绝入厕

本文已影响 2.13W人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幼儿为何拒绝入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幼儿为何拒绝入厕

案例:

集体教学活动后,孩子们纷纷入厕、喝水,只有童童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我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厕所?他说:“我没有小便。”顿时让我想起了童童最近经常尿裤子的现象,因为这事童童妈妈还揍他了。我走到他身边,拉着他的手说:“我们去试试,如果没有就回来好不好?”他紧张的使劲摇头,还眼泪汪汪的,我再用手摸摸他的裤子,发现裤子已经尿湿了,我一边安慰他一边把他带到没人的娃娃家里,给他换上了干净的裤子,我看出他不再那么紧张了。我摸着他的头说:“没关系,下次我们到厕所尿尿好不好?如果裤子尿湿了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帮你换裤子,他不好意思的点点头。”童童对这种行为似乎表现出了恐惧紧张,这种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指南中提出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基础,是幼儿保持身心健康以及产生适应行为的重要条件。成人应如何帮助他缓解和转移不良情绪呢?如何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呢?

原因分析:

1、换了新环境,孩子不适应。孩子刚入园不久,离开自己所依恋的爸爸妈妈,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紧张,无所适从。新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小原因都可能导致孩子入厕“失调”。

2、家长过于包办,幼儿不会脱裤子。每天来园、离园时总看见妈妈将童童抱在怀里,不让童童走半步。在和妈妈的沟通中,我知道了童童所有的事都由妈妈包办,包括穿衣、吃饭、,入厕时脱裤子。这种做法看似省事,却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了麻烦,这些小事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入厕难、起床难、交往难等等,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3、恐惧、缺乏安全感。妈妈说:“我就怕他尿裤子,所以在家里我总特别强调,去厕所尿尿,不能尿裤子。”童童拒绝入厕的行为有可能是家长过分强化的结果。如此反复的提醒会让孩子产生紧张感,而当孩子一不小心尿裤子时,因为害怕老师和家长的责备,所以他很恐惧。

4、缺乏耐心引导。每当童童裤子尿湿了,总免不了妈妈的责备,甚至要被挨打,当孩子想入厕时就会紧张,生怕尿裤子,所以他就憋着,这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改变策略:

1、安定幼儿情绪,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父母教师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知道他为什么拒绝入厕,如有的孩子在家使用坐便器,不习惯幼儿园的蹲便器,家长及时和老师沟通,家园配合共同鼓励帮助幼儿,相信孩子很快能适应新环境的。在环境创设上注重温馨、舒适,在厕所的瓷砖上,我们贴上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造型如天线宝宝、皮卡丘,还用天线宝宝为形象,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穿脱衣服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内容,父母要告诉孩子如何穿、脱衣服,并耐心等待。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大人偶尔可以帮忙,但不要次次包办。另外为幼儿提供结构简单、容易穿脱的裤子。其中,带松紧的裤装最受孩子的欢迎。一方面,这些衣服可以让孩子轻松掌握独立穿脱裤子的技巧,使他们感到这并不是难事,进而产生独立做事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入厕中,简单易脱的裤子对孩子动作较慢来说,相差一点时间就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也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3、消除幼儿恐惧感,积极诱导。除了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外,尽量避免不断地询问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里尿尿了吗?”“你今天有没有憋尿?”等类似的问法可能会强化孩子的焦虑心理,让孩子很没有“面子”,所以我们应给孩子一些时间克服暂时的困难,将孩子入厕真正当做一件平常事来看待。盲目的说教和忽视孩子的真实想法只能让尿裤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4、多一点耐心和宽容,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成人在这个时候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支持,不责怪幼儿,和幼儿一起面对问题,增强幼儿的安全感,而不是着急教训孩子。教训孩子很可能使孩子因恐惧而更难入厕,并在心理上形成自己不能干、总是做不好的阴影,在入厕训练和孩子心灵健康发展中制造障碍。

5、教师设计相关集体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健康常识。可设计了一些短小的故事、儿歌,并通过木偶剧和童话剧的形式表演给宝宝们看,如:小猪鲁鲁的裤子、我会尿尿等,通过观看表演使他们知道:不能随地大小便,要小便了叫老师,知道尿湿裤子会让我们心理和身体都感觉不舒服,让幼儿学习自己入厕,尽可能不尿湿裤子。懂得这些道理后,幼儿自然就会上厕所了。

6、积极鼓励、奖励。在幼儿园里,当童童主动地告诉老师自己要小便时,我们会送他一颗五角星或一块糖作为奖励,同时也让其他的孩子感到,能自己主动和老师说要小便的,老师是很喜欢他的。

入厕能力的培养是生活教育的一项内容,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培养中,我们应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措施,更要的是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以积极和鼓励为主。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轻松、自主地入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