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初中生描写家乡的清明节随笔

本文已影响 1.43W人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描写家乡的清明节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生描写家乡的清明节随笔

初中生描写家乡的清明节随笔1

今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几分不愿意跟爸爸去扫墓了。天气确是“雨纷纷”的,可“路上行人”大多都并不“欲断魂”。你听,已到达目的的人高兴地放着鞭炮,大声的喧哗中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再看还走在路上的人们:有的露出与大自然亲近的喜悦神情,有的在讲着各种笑话,爆发阵阵哄笑,有的也像我一样因为道路的泥泞难走而皱着眉头,只有那些较为年长的长辈露出几分庄严肃穆的神情。我爸爸就是其中一个。

在泥泞而坎坷的山路上跋涉了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爷爷的墓地。爸爸用镰刀为爷爷整理蓬乱的“家”,动作迅速敏捷,不一会儿,一座凸起的坟堆就棱角分明的呈现在我的眼前。但我还嫌慢,觉得应该快些再快些,然后我能回家与电视为伴。接着,爸爸给爷爷上香、烧纸钱、跪在坟头闭眼作揖?我对此视而不见,满不在乎,一堆黄土罢了,有必要这样吗?心里在嘲笑的同时扭头欣赏风景去了。

可就在我扭过头去的瞬间,从侧面瞥见了爸爸虔诚而凄然的神情,让我的心猛然一颤:故去的亲人成了一堆黄土,健在的亲人却成了一棵朽木,一如我不知怀念,不知孝敬,不知感恩。爷爷走了,先辈们走了,可是,他们劳作了一生所获得的财富却留给了我们。当我们在尽情享用的同时,是否有想过我们的祖先为之奋斗的艰辛?当我再回过头来仔细端详爸爸时,我的内心一阵酸楚。爸爸什么时候变得这样苍老了呢?满头的青丝何时添了白发?光亮的额角何时添了皱纹?高大挺拔的身躯何时变得有些佝偻了?俊美光滑的脸庞何时变得那样黑瘦了?

就在此刻,我蓦然明白了,生命不能永恒,我们的亲人都会在时间的河流里化成一堆堆黄土,但亲情却可以永驻。于是,爸爸为爷爷所做的一切我不再不屑一顾,默默地我也跪在坟头?虽然阴阳两隔,但我诚挚的心意九泉之下的爷爷一定能感觉到。

可我转念又一想,如今我们怀念亲人,只能是祭奠罢了。我的父母双亲,总有一天也要回归到这座宁静的城堡中去,难道我也要等到此刻才来虔诚的跪拜吗?为什么不能现在就孝敬父母呢?对,孝敬父母,就从现在开始,从最平凡的生活开始,别应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古训。

回家的路上,我不再有欣赏春光的惬意,亦不再埋怨山路的泥泞。我仿佛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许多,深沉了许多。

初中生描写家乡的清明节随笔2

回家——出生地

20xx年4月4日,清明节。早上一起来便知道今天的使命!毫无疑问,拜祖坟,扫祖墓。也罢,餐毕便随着爷爷风尘仆仆地赶回故乡——我出生的地方。顺便看望慈祥的奶奶。

路上,我真触动了!一路都有卖所谓“金元宝”“银元宝”“纸钱”……之类的。森白的阳光照射其上,反而映衬出另类的光华~来往的路人皆是提着这类祭祖之物,大多也是向城外奔去,奔向那深山藏翠,那瓦房纳魂。

祭祖

到家之后,与奶奶聊了几句,稍作整顿便出发向那祖坟。路上的寒风,呼呼作响,刺骨的冰冷却也不觉得什么。到了之后,站在那颠簸的田路上,望着墨翠的大山,我顿时心生旷达……那在学校的苦闷霎时化解了去。不过在我往前走了几步后,我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从坟山飘来的浓烟令人作呕,那都是烧纸制品的味道……

不过没办法,这样的事被父亲称作“习俗”。我硬着头皮冲进人群中时,彻彻底底的无语了:漫天飞舞的纸烬,弥漫不散的浓烟,扑面而来的热浪,缠绕耳边的聒噪……这些对我来说真是一种折磨,痛苦!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便跑了出来,在人群外边,手提着时刻陪伴着我的水瓶四处晃悠,欣赏这大山。至于那祭祖大军,饶了我吧!那样的环境我会当场晕掉的……

祭祖回家后,我唯一的感觉便是,晕。这样的活动也叫做缅怀先祖?烧烧纸钱,拜拜坟?祭祖的祭字含义恐怕不仅仅如此简单,或许不必要弄得这样烟尘抖乱,又污染空气,又浪费资源,还耽误时间。其实,祭,应该是怀着敬畏的心态,去扫墓,回想先祖曾经的辉煌对后人有何影响?也许,坟座落在那,对我们后人的要求并不是烧纸钱,而是深记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在这片大地上,只不过现在累了,想要长久地休息一下。一束花,一颗尊敬的心,足矣……实在不必如此大费周章!面对着祖坟,闭上眼睛,让心灵在这儿洗涤!

初中生描写家乡的清明节随笔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每到清明节时,天空都会飘起蒙蒙细雨。今天也不例外,一大早起来,就看见地上湿漉漉的,天空中乌云密布,感觉像天要塌下来一样。

也许由于今天是清明节的缘故吧!一大早街上就出现了许多手捧菊花、行色匆匆的人。我想:他们也是赶着去拜祭亲人的吧!

早上7点钟,我和爸妈踏上了开往乡下老家的客车。一进车站,我就朝着最后面一个靠窗户的位子跑去。打开窗户,猛的吸了一口气。闷热的天气早已压得我喘不过气了。靠在座椅上,风呼呼的吹进来,打在我的脸上。虽然现在已经是春季,可是,我却觉得柔和的春风吹得我的脸生疼,正如我心里的疼一样。此时,雨越下越大了,一滴、两滴、三滴……像眼泪一样不断的'往下掉,掉在路上的水坑里,消失不见了。这雨水也许是思念亲人的泪水凝聚而成的吧!不然,为什么它们打在我脸上,热热的;流进我的嘴里,咸咸的。

客车飞速地行驶着,经过两个小时的折腾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家乡的车站,这儿距离我们家的祖坟还有一段路程。于是,我和爸妈又踏上了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那是一条满是沟壑的小路。由于正在下雨,小路愈加难行。这条路,奶奶曾经带着我走过,那也是在清明节的时候……

如今,我又走在了这条小路上,可是,曾经带我走过这条路的人已经长眠于那头的地下了。

我手里捧着奶奶最爱的黄菊花,小心翼翼地走在这条小路上,生怕一不小心跌倒了,让污泥玷污这美丽的花。可是……“哗”的一声,我还是摔倒了。不过幸运的是奶奶的花还完好无损,它被我牢牢的捧在怀里。我艰难的爬起来,刚走两步,脚就不听使唤的软了下去,一阵钻心的疼痛油然而生。爸爸见我痛苦的样子,就劝我:“你别去了,留在这里等我们吧!你奶奶不会怪你的……她那么爱你……”说着爸爸伸手去拿我怀里的菊花。我含着泪死死的抱着菊花不放,说:“不行,我一定要去,从小到大,奶奶都那么疼我,那么爱我,那么……我一定要亲手把花送到她的墓前,一定要,一定要……”我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定,令爸爸也无可奈何。于是,我强忍着疼痛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终于,我们来到了祖坟前,只见爸妈神情肃然地朝着墓碑拜了三拜后,一根一根的拔起墓前的杂草。最后,把随身带来的水果和菜,一一摆在墓前的石板上。做完这一切后,他们都笔直的站在墓前,庄重而又哀伤的望着墓碑,好像这样躺在里面的人就能活过来一样。

陪着爸妈拜祭完祖坟,我们特地来到了奶奶墓前,我小心翼翼的把花放在了奶奶的墓前,鲜艳的黄色在空旷的原野上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宛如奶奶的音容笑貌。回想着儿时与奶奶相处的种种情景,顷刻间,我的泪水像决了堤的河水一样涌了出来,夹杂着雨水,一滴滴滴进了奶奶墓前的土地里。

初中生描写家乡的清明节随笔4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x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x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也是一x个缅怀先烈的日子。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x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初中生描写家乡的清明节随笔5

上下五千年,悠悠吴文化。

清明节即将来临,一年一度的吴文化节就要开幕了,让我们又想起吴地先祖——泰伯的丰功伟绩。遥想当年泰伯为了顺从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从而再把王位传给孙子姬昌的旨意,三让天下的故事被人们传为美谈。当年泰伯出亡后,与弟弟仲雍结伴到了陕西西部,建立起了吴文化的雏形——句吴。泰伯出亡后不久,其父病逝,他为尽孝道,回国奔丧。这时季历提出要让位予泰伯。泰伯坚决不受,季历不依。泰伯多次避让不成,只好又回到荆蛮吴部落中,为了表示义无反顾之心,他带着族人远走高飞,来到了我的家乡——无锡,兴修水利,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给江南这片蛮夷之地带来了文明的种子。后来,季历又派人让泰伯回北方当王,泰伯用对犯人的刑罚对自己施了一遍,笑着对来人说:“一个犯人怎能当王呢?”

泰伯如此三让天下,连被称为圣人的孔子读到泰伯的故事也拍案惊呼。在他看来,泰伯的品德已达到了几乎不可逾越的境界。想想泰伯三让天下的美德,再想想我们现在连排队买饭都要插队;公交车上,有人连个座位都不肯让给身边的老婆婆……现在,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想想泰伯当时可不是让早吃一顿饭、一个座位……是天下啊!你们这样做,想想泰伯当时的行为,你们心安理得吗?想想泰伯当年为了江南水乡的建设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才换来了后来几千年的繁荣昌盛啊!吴文化是祖先们自古传承下来的,作为吴文化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刻苦学习,把吴文化发扬光大!

又是清明,我们循着历代鸿山人的足迹,来到泰伯目前,缅怀先贤的圣德,作为新一代鸿山人,进一步坚定了认真学习的决心。我们将把这悠悠吴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