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读不懂的山水诗散文随笔

本文已影响 2.22W人 

记得儿时有一年春耕刚开始,夜里下了一场透雨,早上走在上学的路上,一股清新的青草味沁人心脾,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那天上午,老师正好讲了那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讲得水平并不太高,但还是有不少同学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可不知什么时候,这“好雨”变成了大风,一到春播时节,便开始大风起兮尘飞扬,在这天昏地暗的日子,如今的孩子们很难欣赏诗圣这首通俗易懂的小诗了。诗人如果是生活在今天,他还能写出那脍炙人口的诗句吗?

读不懂的山水诗散文随笔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如今的黄河已没了这种气势,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二十多年来,河床干涸了二十多次。进入90年代,黄河断流的位置越来越靠上,断流时间也越来越长,最长的年份达200多天。1996年春天,我经过郑州黄河大桥时,以为这是对儿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机会,就问他你看这黄河像什么?本想他会说出像一条巨龙之类,可他却说像一条蚯蚓!我气得想揍他,可一看那干涸的`河床,只在中间象征性的有一点河水,从车窗望下去,细得可怜、伤心,这样的河流哪像是从“天上来”,又怎么能够“奔流到海不复回”?

北方如此,南方呢?

在我的心目中,江南本身就是一首山水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多么令人神往!可是,当我第一次踏上江南这片诗一样的土地时,在江南某名城,发现这里的江河湖泊都是黑的,水面上飘着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垃圾,一群群蚊蝇追逐着过往的行人。刹那,对江南几十年的向往荡然无存。

江南怎么成了这样!历史上,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60%,水土涵养的江水清澈如泓。然而如今,由于对森林的疯狂砍伐等原因,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已不到10%,长江也因此而变成“黄河”。

近年来,许多名山大川由于开发不当,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某风景区飞瀑流霞,景色瑰丽,但有关部门不顾专家建议,竟把索道修到了瀑布顶上,使自然景观破坏严重。游人本是冲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千里迢迢而来的,可面对这生硬的索道,真像是吞下一只苍蝇,而可怕的是,有关部门却将这“苍蝇”当作了政绩!

石油用完了可以进口,人才没有可以高薪聘请,山河破坏了,又到哪里进口?

又一个春天来临了,身边不少人忙乎着要到名山大川春游了。前几天偶尔翻到了一首小诗:“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虽然我没什么文学细胞,还是感到了一种诗意的美。如果我们身边的山山水水都像这首小诗一般意境,我们岂不是天天在春游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