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随笔

莫为感激遮望眼散文随笔

本文已影响 2.59W人 

每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旋律响起时,三国英雄的鲜活面容就清晰地呈现在历史的天空中,其中,最含悲情的就是孔明的憔悴容颜。

莫为感激遮望眼散文随笔

孔明以经天纬地之才躬耕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受刘备器重,得遇明君,方出山济世。他怀抱知遇之恩,辅佐刘备。借荆州,入西蜀,受托孤,扶危主,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身后留下一页页辉煌。为了先主的一句“复兴汉室”的叮咛,孔明奋斗终生。然而,天不遂人愿,他在北伐曹魏的征途中屡战屡败,只落得个魂归五丈原的悲惨结局,令后世多少志士扼腕叹息。

然而,细细思量,孔明的悲剧让人在感慨的同时又滋生很多的疑惑。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偏居一隅的西蜀,疆域不广,国力不强,东不及孙吴,北不如曹魏,按理本应安邦抚民,休养生息才是,可南平孟获的战事甫定,又旌麾北指,讨伐曹魏,战事连连,不得片刻喘息。大智大勇的孔明难道不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北伐曹魏本就是孔明对刘备心存感激的忠义之举。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践行,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悲壮一搏。只可惜这心存感激的忠义之举并没有复兴汉室江山。孔明,在其北伐的征途上演绎着他作为一名忠臣知恩图报的“相父”人生,吞咽着屡战屡败的苦果,收获着对先主知遇之恩的苍白报答。

可惜呀,一代贤相,竟让感激的泪水模糊了智慧的双眸,最终使出生入死打拼出的'江山在自己看似忠义的感激中一点点的消亡。

我们无意苛求1700年前的孔明,因为古言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生世间,得遇明主,有如此君臣之义,当心存感激,誓死以报,是为臣之本分,无可厚非。但我们还是要说,心存感激,还当以事业为重。

假如当年孔明受刘备托孤重任,临难奉命时,不一味地心存感激,一味地恪守忠臣之道,而以国事为重,以他的才干和威望统领西蜀,废除后主,励精图治,再展宏图……也许,在历史的画卷中会少一位忠臣,多一代明君……

历史常常惊人地相似,700年后,同样领有托孤重任的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振臂一呼,建立了大宋王朝。孔明、赵匡胤同是当朝重臣,同受托孤重任,一个将感激化做了自己的人生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将感激之心收藏,创立了君临天下的不朽伟业。同样的角色却演绎出如此悬殊的人生,愚拙的感激再次在历史的返照中显出它的苍白。

感激,人世间的至真至纯之情。但感激的泪水有时也能冲垮堤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