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社会感悟

关于新一代青年文化团体社会参与性的调研大纲

本文已影响 6.65K人 

内容摘要本文从青年文化历史演进的视角出发,通过调研实证,论证以中等收入阶层青年为主体人群的青年文化时尚将成为目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最具时代特征、最为活跃的青年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积极的社会参与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本文对代表这一文化时尚的青年民间团体参与社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重点考察,并对共青团如何发挥好这些团体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增强其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青年文化时尚 民间团体 社会参与一、兴起中的第三代青年文化时尚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青年文化正处在一个代际转换点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基本上统一,没有出现相对独立于主流文化、具有青年独有价值观念和特有行为方式的青年文化。而以1976年的四五运动为标志,我国开始出现相对独立于主流文化、青年群体中所特有、为青年人所分享的青年文化现象。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青年文化逐渐游离主流文化,并与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抗,登上了社会生活舞台。可以说,中国当代青年文化产生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与青年自我认识和社会定位转变的相互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是当代青年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青年文化最常用的表现形式是文字,即诗歌、小说,除此之外,有歌曲、影视和服饰。这一阶段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抗性比较强烈,朦胧诗、崔健的摇滚歌曲、王朔的小说等处处体现着对当时主流文化的反叛,男青年留长头发、穿喇叭裤等日常生活方式也具有对抗主流文化的态势。这一阶段青年文化的关注重心是政治,这源于青年对社会政治和自身现实的关注,体现了青年的社会参与热情,其突出表现就是青年群体直接诉诸集体行动的实践热情。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青年文化基本上从与主流文化相对抗为主导,或以某种政治理念或社会想象为主导,转变为以个体或群体情感的表演展示为主导,青年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都大幅降低,特别是在政治参与方面。这一时期代表青年文化时尚的是流行于15至25岁青少年中间的娱乐活动以及相关产品和消费方式,包括街舞、涂鸦、嘻哈文化、街头篮球、滑板、电子游戏、漫画以及相关的角色扮演、形象设计等新娱乐文化形式,还有包含这些文化元素的服装、饰物、装备等产品。其表演性倾向,体现为青年文化的无内容化、表面化;体现为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疏远;体现为青年文化的非社会指向性和非政治性,以表演性为主导的青年文化带有情感宣泄的味道——“我表演给你(主流文化)看”。 如今,街舞、动漫、cosplay依然吸引着2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但近年来正以加速度兴起的,以年龄在25到40岁之间的职业白领、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主等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人群,以交友、社会公益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青年文化时尚,已经越来越展现出明显区别于前两代的文化特征。我们认为,区别于青年文化发展第一阶段的对抗性和第二阶段的表演性,积极的社会参与(非政治参与)性是这一兴起中的青年文化时尚的最鲜明特征。我们同时认为,正在兴起中的这一青年文化时尚,将替代以低龄青年为主体的表演性青年文化形式,成为最反映当下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变化特征、最具时代感、最能代表未来一个阶段青年文化主要特征的文化形式。二、新一代青年文化团体具有显著的社会参与性本次调研,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具有较大规模、较大影响力的138个青年民间团体中,按照交友类、车友类、户外运动类、时尚艺术类、公益类等五个主要分布领域,随机选取20个团体,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侧重于了解该团体的规模、内部管理等基本发展情况,问卷则专门针对能够表征团体社会参与性的方面进行问题设计。调研显示,近年来兴起的新一代青年文化团体具有显著的社会参与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普遍重视外界对团体的评价。在“是否重视外界对团体的评价”这一问题上,受访的20家青年民间团体全部选择重视外界的评价。和上一代青年文化时尚注重自我表演宣泄、疏离于主流文化相反,目前新兴的青年民间团体重视自身在主流社会中的形象,希望得到来自社会的正面的评价和认可。第二,利用媒体积极拓展社会影响。在“一般以何种方式提高团体的社会影响力”这一问题上,绝大多数受访团体选择组织团体活动并通过媒体报道、团体自办网站宣传这两种方式提高团体的知名度。这些团体的活动新颖时尚、比较符合媒体的新闻选择标准,往往能够获得媒体的报道,一些具有创意的活动甚至能够引起媒体争相前来,广泛报道。对于“团体活动是否被媒体报道”,受访的20家团体都选择“有”,其中16家有专门负责对外宣传或接待媒体的人员,15家开展活动时主动邀请过媒体记者前来采访,这都体现出强烈的主动扩大自身社会影响的意愿。第三,重视社会参与。受访的20家青年民间团体全部组织或参加过社会公益类活动,而且不少团体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频率都不低,有的团体其性质虽然不是以从事公益活动为主,但在交友、聚会、户外运动等主题活动之外,也有自己的公益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调研发现,目前许多公益类团体的创始人和骨干,都是户外运动或者背包游爱好者,他们在户外运动团体活动时结识,志同道合,热衷社会公益,衍生出新的公益类团体。此外,在20个团体中,有18个团体与政府部门、共青团、青联、专业协会等进行过活动合作。第四,注重自身资源的社会化、市场化运用。在“团体有没有利用过集体的力量让成员享受优惠服务,比如团购享受折扣” 这一问题上,有14家团体表示“有”,说明这些团体已经有意识的运用集体力量,在社会上为团体成员争取利益。另外,有13家团体已经或者有计划运用自身在青年时尚文化领域的特色资源,进行商业开发,通过市场化经营,获取利润,促进团体进一步发展。调研中了解到,不少团体采用“俱乐部营造氛围吸引人气,注册实体公司负责商业开发运营”的模式。这说明,这些新兴的青年文化团体,在表达文化、生活方式的兴趣和态度之外,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意识、经营意识,许多团体负责人都认为,青年文化时尚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前景。三、关于新一代青年文化团体社会参与性的分析通过访谈,我们勾勒出新兴青年文化团体的成员构成,包括职业白领、私营企业主、公务员、自由职业者、教师以及少部分大学生。成员的人群分布特征,从内部决定了这些团体的社会参与特性。职业白领、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享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更加开放包容并保持稳定的益处。作为改革的受益者,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基本与主流一致。同时,作为新兴社会阶层,他们也有比较强烈的向社会展示自己、传播其文化观念的意愿。因此,与前两代相比,他们不会和主流对抗,也不会有意疏离主流文化专注于自我价值观念的“表演”,于是,积极广泛地介入社会、参与社会成为他们的特征。此外,作为传统领域人群的公务员、教师等,更加不存在“对抗”、“疏离”主流的问题,并在新的青年文化时尚引领下,交友聚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新兴青年民间团体成员的主要年龄段是25至40岁,和上一代以15到25岁青年作为青年文化时尚的带头人相比,这些青年拥有更高的知识文化素养、更充实的经济基础、更丰富的社会经验。同时,作为新兴社会阶层,在思想上、生活方式上又具有明显的追求新颖、讲究创造的要求,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也将更为有力。例如,XX年国内销售量第一的华润雪花啤酒在XX年一项有奖促销活动中,奖品不再是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出国旅游之类,而是与科学家以及discovery摄制组一起,探险我国的边境线,具有明显迎合新兴青年文化时尚的印记。此外,在“单位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中,城市里个人原子化趋势衍生出青年交流、交友的需求,新兴青年团体的迅速发展,成为帮助青年社会化的重要形式。同时,日益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社会公共领域的不断扩大,国家对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视,都为这些新兴青年团体参与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四、新一代青年文化团体在社会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受访的20家青年民间团体中,只有1家在民政局注册成为社团,还有4家通过工商注册成为公司,其余15个团体,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均不具备合法身份。这15个团体中,有14个表达了能够注册成为合法社团的愿望。目前青年民间团体要注册成为正式社团,政策门槛很高,身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这些团体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社会活动的根本性制约。团市委下属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成立,通过对这些团体授信支持等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根本性的政策制约依旧存在。与此同时,有四分之一的团体对国家在社团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这对于他们参与社会开展活动,是个大的隐患。除自身开展活动外,限于自身力量以及身份问题,和政府部门、共青团、专业协会等具有官方背景的机构合作开展活动,是青年民间团体参与社会的重要形式。但调查发现,在18家有合作经历的受访团体中,只有3家表示“合作比较愉快”;其余15家在相关的多选项中,有6家选择“彼此价值观差异对合作造成负面影响”,10家选择“彼此工作流程、工作方式不一样,对合作造成不利影响”,10家选择“合作时,在活动决策权等环节,过多丧失团体独立性”。团体中比较典型的意见是,官方机构还是显得过于强势,工作方式往往会扼杀团体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此外,一些依托居民区业主论坛形成的青年团体,随着业主论坛在居民区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参与社区事务的程度不断加深,但在微观而复杂的社区治理结构中,作为新兴力量,并因为民间团体的身份,缺乏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往往遭受阻力,团体领袖承受巨大的压力,团体的活动空间被打压,而团体缺乏有效的自我保护手段和可以请求支持救济的渠道。五、发挥新一代青年文化团体服务社会的作用党的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当前,新兴青年文化时尚正成为新时期青年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兴青年民间团体迅速发展,并展现出积极参与社会的意愿。发挥好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服务社会的功能,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机遇。第一,坚持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做青年民间团体的工作是个新领域。我们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畏首畏脚,不瞻前顾后,不能因为求保险而不敢作为。调研中,绝大多数团体对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工作表示肯定,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中心的作用,完善机制,拓展辐射面,整合更多资源,增强服务青年民间团体的能力。第二,坚持开放包容的工作心态。青年民间团体种类丰富、各具特色,都有各自的团体文化主张和行事规则。在做这些团体的工作时,要坚持引导的方式,在合作中注重指导的有效性,注重主体的平等性。调研中,受访社团对于“在与官方机构或者具有官方背景的组织共同活动过程中,希望与他们保持怎样一种关系”的问题上意见相当一致:可以接受指导但并非从属,应该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友好合作。因此,包括团组织在内的官方机构与青年民间团体合作时,要注意克服自觉或者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工作方式上的强势。第三,主动帮助新兴青年民间团体完善自我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可以开办团体骨干培训班,提高团体骨干的综合素养。可以定期对团体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动态,了解团体发展的困难和需求,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工作。建议对新兴青年民间团体每年开展一次大的摸底调查,编制研究报告,掌握发展规律,并据此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第四,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整合资源,更好地发挥青年民间团体服务社会的能力。调研发现,缺场地、缺资金是大部分青年团体,特别是公益类青年团体面临的困难,对此,团组织可以发挥协调作用,一是在团体之间牵线搭钱,促进资源组合,使团体活动发挥更大社会效益。二是联合多个团体,以集合式、规模化的活动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商业资源的关注,募集到更多财力物力,实现活动效果更大化。三是争取党政资源,推介优秀的青年民间团体以购买服务等方式筹集资源,推动青年民间团体的发展。四是在新兴青年团体身份合法性的问题上,以务实灵活的方法,为他们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陈鹏庭、陈君、沈蔚)

关于新一代青年文化团体社会参与性的调研大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