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感悟

老子的阅读感悟500字范文

本文已影响 1.95W人 

作家老子写过一本书,叫做《老子》,读后甚是有感。老子《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老子的心得感悟吧。

老子的阅读感悟500字范文

  老子的阅读感悟500字篇一

从低位上涨到高位,就是从无到有,而达到高位就要回返根源,必然调整到起始,从有到无,如此循环往复,这是规律常理。明白了这个道理,遵循它本身的循环往复就是明智的,否则轻举妄动,没有信号而操作,擅用心智,就会产生祸害。了解了这个规律,做事就坦然,就会顺应规律而平静。符合规律,就是符合天道而能够不失败,永远免于危险,即亏损。

你不能有善恶,即有想法,让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放松心灵,一切顺应自然生长。遵循常道,你就永远游刃有余,顺应常道而归于平静,不受制于市场的涨跌变化,不为物所用,却能与涨跌同在。

老庄讲究无为而治,我也是听听而已、说说而已,略知其意。但今天我突然觉得,在股市中什么是无为,怎样达到不治而治,自然顺通。所谓无为,就是按照信号执行操作,之后产生的结果,不需要你再去想了,再去研究了,再去分析判断了,它自然会告诉你我会怎样了,那么你也就无需作为了,你的一切生活也就悠闲了、轻松了,顺乎自然之道了,自然就达到目标了,而达到这些目标并不是你做什么了,而是你仅仅按照信号执行了,哪里还有什么紧张、忙碌,哪里还有用什么方法弥补之前的错误,你什么都不用做,就会得到必然的结果,你在股市中也就无为而治了。而你多用心智,反而会带来灾祸,形成亏损和套牢。今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心里感到异常兴奋和坦然。

执行信号,就是顺应天性,与天性相向而行,也就不会有灾祸,就无所不通,没有灾祸也就坦然了,无牵挂、无忧思,对后面的操作能够游刃有余,这样符合规律、礼仪,符合天道,所以永远没有危险,而能够平静的操作每一笔。执行信号,就是走在了趋势的前面,不被套牢损失,执行信号就不会受伤,躲开了灾祸,也就坦然平静了。

信号是神圣的,必须对信号充满敬畏之心,它是一切行动的惟一标准。

  老子的阅读感悟500字篇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今精读过后,"深感不学道,不足以处世,不识道,不足以经商,不得道,不足以为官。"《老子》五千余言,字字胜金,就连我等迷恋世俗的顽固分子读后不经也感慨"朝闻到,夕死可矣。"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先生曾给出这样高的评价,可见《道德经》博大精深,不单是道德伦理范畴。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和命题,也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老子以道为核心,或者说是把道作为原动力,扩展并提出了道的本体论、辩证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等认识论的哲学思想体系。因而,要理解老子思想,无疑要从老子的道的哲学命题入手。那么,老子的道是什么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什么我道不明,但是我深知要闻"道",要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并时常警觉自己。

《老子》分上篇"道经"计37章、下篇"德经"计44章,共81章5700余字。"道经"阐述宇宙万物本原,含天地阴阳变化之规律;"德经"言社会处事进退之方,蕴长寿养生之术。根据联合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历史上被翻译最多的两本书,第一本是《圣经》,第二本即是《老子》。《老子》不愧为中华文明的千年陈酿,可谓愈老愈香。今小酌一杯即可谓有点醉矣。

《老子》里提出了做一个"上德之君",即品德高尚之人的要求。同时,他教导人们如果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并且要目标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就能"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它对于提高人的精神修养、成就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那么如何成为一位"上德之君"?老子认为:

第一,应该立身淳厚,不取浇薄;存心朴实,抛弃虚化,所谓;"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在老子看来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不在乎形式上的"德"、表面上的"德",因此有德。即"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追求做品德高尚的人,就应该去除形式上的仁义礼乐,做到立身淳厚,存心朴实。我认为"存心朴实"乃"老实"也,老老实实,安安心心,老实人安自己的心,安别人的心,此乃"上德".华而不实,"装"也、"装"也,恶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有"道",做人、治国皆如此。在治国方面老子认为"上德之君"治国应当"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因此春秋末期的那套以礼为主,以德为核心的所谓"仁、义、礼、乐等都是非常虚伪的,不处实的,)那套有利于奴隶主制度的"礼制",是导致天下纷乱、坏事频起的罪魁祸首,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实行"道"的无为而治。

  老子的阅读感悟500字篇三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通过无为达到有为,通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了解这种因其能空能无,才能具有装载器物的价值。那我们的课堂呢?回想自己的课,40分钟,满满当当,提问、讲解、练习……在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背后,在紧锣密鼓的讲解演练之间,我给学生留出一些空白么?书声琅琅是课堂,静思默想,沉淀思绪又何尝不是课堂?我在备课时,每一步都要求自己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严丝合缝,步步为营,细细碎碎的问题不由自主地越抛越多,总怕学生还有不懂,训练点没讲透。滔滔不绝间,是学生见缝插针的回答,整齐响亮的“不约而同”。

低头静想,学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挥棒去质疑解难。他们还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吗?

教育,是要遵循规律的,就像道德经里所讲:“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事万物,都各有其根本,安静平和地遵循它,等待它,顺应它。放在教育上,我想,是不急不躁,是尽力而为,顺其自然。

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教育也是个缓慢的过程,就像老子所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在书中,有许多地方都是从自然现象引到社会道理。在论述君主要居于百姓之下就是因为大海居百川之下而容纳百川。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逐渐丢失了这种敏感。我们缺少了从细微处看道理的能力。这是一种洞察力,也是一种理解力,更是一种阐释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锻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