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感悟

入殓师观后感:从死亡中感悟生命

本文已影响 6.72K人 

导语:电影《入殓师》讲述了日本入殓师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入殓师观后感:从死亡中感悟生命

  日本电影《入殓师》观后感1:

与其说《入殓师》讲的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不如说它讲的是一个关于旁观者的故事。无论是主人公小林大悟、他的妻子美香、公司的古怪社长与女员工、还是焚烧工老爷爷,都是不同程度上的“旁观者”。他们有的旁观死亡,有的旁观所爱之人,有的旁观他人的成长。总之,这个略显平淡的故事把大部分的篇幅通过“旁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安静又耐人寻味。

我们大部分时间所体会的是主人公由惶然不知所措到平静自得的视角。他在旁观一场场葬礼的过程中,间接感受着生命的真实流逝,体会着不同家庭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不仅仅是死亡,他还旁观着逆流而上的鱼群,旁观着迁徙而来的白鸟,旁观着生者不同的选择和坚守。

这种旁观,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活计。人生最残忍的地方在于它的不可改变,而旁观这些不可改变的自然定律,却不被悲伤所侵染需要一颗冷静而温柔的心。于是一个个老师样的角色出场,殡葬屋的社长引导大悟平等地看待每一个流逝的生命,教会他作为送行者“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澡堂总是一个人下象棋的爷爷陪大悟一起看逆流而上的鱼群,告诉茫然的大悟死亡“是自然定律吧,它们天生就这样”……就这样,大悟作为一个稚嫩的旁观者逐渐成长起来,他渐渐能够看透死亡的不可阻挡性与自然性,能够平等而虔诚地为每一个死者超度。这是一个旁观者能达到的第一层境地:冷静而不冷漠,温柔而不悲伤。

但每一个旁观者都不能逃脱开成为当局者的迷茫,对于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这样。大悟面对的矛盾不止一个,无论是作为入殓师所承受的社会的歧视甚至妻子的不理解,还是自幼父亲离去留下的心灵空区,都等待着大悟去面对去解决。毕竟人是注定不能够单纯作为旁观者而存在,或者说“旁观自己”是所有人都躲不过去的难题。一个优秀的旁观者在看遍了他人生命的花花绿绿后,还要能转身面对自己。大悟最终是做到了,经过了河堤上拉着琴的漫长思考,经过了一次次入殓的心灵旅程,他看清了自己想要什么,直视了自己对于父亲怨恨之下藏着的爱与思念——这使他站上了旁观者所能达到的第二层境地:面对自己。

当然,还有第三层境地,那便是“原谅”。旁观者为什么会需要原谅?因为当你能够客观地看待外界,同时正视自己的内心的时候,往往也是你能看清所有并不高尚的人类本性的时候。大悟看得很多:各种家庭在亲人死亡面前的矛盾纠纷、并非出自恶意而是出自习惯的歧视、自己的懦弱自私和对父亲问题上的不宽容与固执……他弄懂了什么是该坚守的什么是该释怀的,他原谅了死亡面前变得卑微的人性弱点,原谅了来自外界的不理解与贬低,原谅了父亲也原谅了一直怨恨父亲的自己。在原谅之后他积极寻求改变,改变着自己的生死观,担负起责任,学习着宽容。于是在观众眼中,一个出色的旁观者成长了起来。

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殡葬屋的社长,那个总是一脸淡然的怪老头。他可以说是主人公的旁观导师,是电影中“高人”之一。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社长经常把玩桌上的小仙人掌盆栽。社长收藏了满屋的盆栽正如他送走了无数人的各色人生,而这盆开了花的小玩意儿和社长办公室的满屋新绿相比朴实又丑陋。但我却觉得这是最适合一个旁观者的植物——安静、隐忍、坚强,同时也不忘记开好自己的花。

所以,当我看到主人公也在家里的桌子上摆上了仙人掌的时候,不禁微笑起来——总有一天,这个年轻人的仙人掌也会在旁观岁月的变迁,历经人生的洗礼之后,开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花儿吧!

  日本电影《入殓师》观后感2:

为死者化妆,举行纳棺仪式……这就是入殓师的工作。这份工作在普通人看来不可思议,但这部以入殓师为题材的影片获得了一座“小金人”。这个事实令人意外,因为这部片子原本并不被人看好,而我认为它的荣誉名至实归。

首先,本片的剧情温馨动人,让人笑中带泪。从那个有着女儿身的男人,到送走自己的父亲,主人公大悟渐渐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神圣与责任。一个个悬念被解开,大悟终于释然,父亲离走前紧紧握住的那块光滑石头告诉了他美好是痛苦的本质,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是因为大悟的误解才产生了三十年的恨。本片的题材独特但风格并不怪异,故事平实却又不失真挚与感动;情感的一次次升华让本片温情四溢,令观众感叹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的美好。

其次,也是最有特点的是本片的人物美。这个片子好像没有什么反面角色,有的只是一群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可爱人们:对人生有执着追求的大悟;温柔体贴、包容理解丈夫的妻子;为了邻居方便,一直把澡堂开到生命尽头的澡堂老奶奶;看透人生的澡堂大叔(实际上是火葬场员工);甚至是那个给去世的奶奶穿长袜的女孩子;还有笑着给死去爷爷印满红唇印的一家人……每个人都有鲜明的特点,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传递温情。虽然雪花冰冷,白雪皑皑,但是如果有“日本最好澡堂子”终年如一日的守候;有小两口在冰天雪地喝温酒的甜蜜,寒冷也变得温热。虽然职业阴森森的,但是当大悟面对一个个经他手精心打扮过后“美丽永恒”的往生者;面对原本误解,但是到最后表达歉意与感激的家属,大悟原本阴郁的心洒满了阳光。就像他的“同行”大叔说的那样:“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走入门一样,我作为一个守门人而感到荣幸。”他们这些特殊行业的人更能明白生存与死亡的内涵,面对一个个逝去的生命,也许更会懂得如何过好活着的每一天,即使某一天离去也不会遗憾。

悠扬的大提琴像潺潺的流水一般撩动着每个人的心弦;从白雪到初春绿意,每一幅画面都意味着大悟的人生经历与态度的转变;从羞耻到享受,传递给观众的是无限的正能量。每当看到大悟拉着他最爱的琴:在山坡上,在家中,在NK代理……大提琴作为他忠诚的伙伴陪他走过黑暗,走向光明。琴声,美景加温情的故事,《入殓师》像一位老者,缓缓地像观众讲述着那不寻常的温情人生,那美妙的生命之旅,那随处可见的幸福源泉……

  日本电影《入殓师》观后感3:

《入殓师》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我不得不这样说。

之前是有点害怕的,怕什么呢?怕死亡,怕尸体。“死亡”这个话题总是被人很少提及,所以因未知因概念模糊而恐惧。心里那个模糊的感觉提醒我——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入殓是一件可怕的事。

但《入殓师》的第一个镜头,就让我的心很神奇地平静下来。车中的人紧锁的眉头中有淡淡的忧郁,车外白色的基调的景,肃穆寂静。当小林大悟仔细地为死者擦拭身体时,当社长耐心地征求家属化男妆还是女妆的意见时,我才发现,入殓师这个职业竟如此神圣庄严。通过入殓师的双手,我们看到了怎样将尊严还给死者的过程,看到了生者与死者优雅告别的仪式。死亡,在这里已不再令人恐惧,生与死,在这里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死亡,是生命的延续。入殓师,以他那无比尊重死者的心态,使死者以干净优雅的姿态踏上另一个崭新的旅程。

从误打误撞当了入殓师时的脆弱与抗拒到最后对这个职业忘我投入,小林大悟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忘不了那个趴在棺木上看着妻子遗体泣不成声的丈夫,忘不了那个为去世的男人留下满脸红唇印的一家人,她们一边大笑一边痛哭着说:“谢谢了,爸爸”。那亲属们对死者的不舍、怨悔、留恋、误解都随着一场场庄重的入殓仪式归于平静。原来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可以被如此温柔对待,原来人在死后也可以这样安详,这样宁静,这样美!——我彻底对入殓师这个职业改变了看法。

那个在大悟老家一直开澡堂的艳子,为了给邻居一点方便和家的温暖把澡堂开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送她火化时平田对她说:“后会有期!”是啊,后会有期。不会永垂不朽的我们终将奔往那个地方的,对吧?那一直以来我们怕什么呢?怕死亡,因为觉得那是一种永恒的失去。但《入殓师》却一直再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念,那就是死亡只不过是一扇门,让我们通向更远的地方。村上春树说:“死亡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当“往生者”安息,当活着的人坚强,当释怀后的爱在每一个人心中流淌传递,片刻即成永恒,万物也许就这样生生不息。

作为一部以殡葬业工作者为主角的电影,“死亡”是《入殓师》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然而“死亡”却绝非影片真正的主题,“死亡”在这里单纯的只是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所能看到的,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影片的最后,大悟在经历一番挣扎后终于原谅了父亲。悠扬的大提琴声再次响起,虽然泪水已模糊双眼,但心中却豁然开朗。我想,对待生死,我也许不会再惘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