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人生感悟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力

本文已影响 1.58W人 

写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中学生怕写作、厌倦写作的情况却比比皆是。要想摆脱作文训练的被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生动而深刻地启发学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积累情愫。学生只有“以情绪为动力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有生活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力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本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某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在写作中,就是面对生活,进行深思感悟,用准确精当的文字将情感表述出来,一切能触发出写作欲望与灵感的东西都是感悟的内容。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并未重视这种感悟,没有把它作为思维——一种最活跃、最高质高效的创造性思维来训练,致使作文训练费时低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实施“感悟作文”,就如同在构建作文素质教育的立体花园。

那么,呢?

一、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习作自然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才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习作才能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

我们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发的哲理。比如,原本在一块方场上的一堆沙,经过一些时日,有的粘附于行人的鞋底带走了,有的陷入泥土里和泥土相混杂了。如果你感知了这样的一个生活现象,能够悟出点什么来吗?现代作家丰子恺就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哲理:一堆沙之所以容易散失,是因为缺少约束,如果用沙袋装起来,便不会散失了。并进一步告诉人们,只有团结,才能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求得抗战的胜利,丰子恺凭着这一感悟而创作的《散失与沙袋》便蕴涵了哲理,具有了启发意义。

二、引导学生多层面感悟生活

感悟要面对生活,人们在思想上、心灵上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意义、价值或道理。一旦有了感悟,文章就被赋予了活力。可见,感悟是写作的灵魂和生命,如果没有感悟,生活再多也是白搭。

1、在平凡生活中感悟

平凡的生活表象,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和想象去体验日常生活,这样写出的作文才独特感人。有一次教学,我请学生说说父母的爱。原以为这样的话题学生最有体会,可是发言的学生却很少,一些学生说的都是“半夜爸爸背我去医院”、“妈妈下雨来接我”之类的事例,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甚至有些是子虚乌有。鉴于此,我引导学生将平时父母为自己所做的点滴说出来,再思考这些是父母的爱吗?经过引导,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也体会到了生活中父母的爱。在写作中,感悟生活不一定非得找一些重大题材,即使从平淡如水的生活中也能挖掘出深情。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以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

2、在关注社会中感悟

教师可以经常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适时引入课堂。例如从“三鹿奶粉事件”引发对金钱与良知的探讨;从频频发生的矿难、失学儿童的眼泪、严重缺乏的水资源等问题中,将学生关心感兴趣的社会现象适时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背后折射出的原因和实质,让学生把目光更多的投入到广阔的社会中去,深切感受人生不仅有喜怒哀乐、阳光雨露,还有很多的灾难,迷茫、是非、震撼以及责任等,让学生明辨是非。

3、在课内外阅读中感悟

中学生因为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加上课业负担繁重,很少有机会去体验人生百味。而引导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可以扩大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和生活体

验。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

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对于中学生来说,知识更多的是来源于书本,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经常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读书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即口头作文)。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提高书面作文水平。

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活跃了思维,积累了素材,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 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