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杂志新知探索

曾国藩治眼病

本文已影响 8.11K人 

按照所谓“病夫治国”的说法,历史上肩负重任的政治家中有不少人都曾是身体欠佳的病夫。比如,20世纪初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曾重病缠身,许多时候国家的重大决策还是由守在病榻旁的夫人做的主。这种情况中国也有,掌管权柄的大人物常常是带病工作的,清末的名臣曾国藩就是如此。
  
  通观曾国藩的一生,他得过的病不少。前半生折磨他最久的是癣病,发作时遍体搔痒,通宵难以入睡,使他感到十分痛苦,按他的说法,简直到了“无生人之趣”的程度。为治疗癣病,他求医无数,煎汤口服以及涂抹患处用掉的药堆山积海,结果还是治不好,最后只好不治,以勤搔挠来对付。
  
  人到晚年,曾国藩也算是事业有成,功拜侯爵,成为天下第一名臣,但病也更多更重了。除原有的癣病依然故我外,又新添了说话一多就口干舌头发涩的毛病。还有昏晕症,发起病来“头若坠渊,足如高举,房屋、床帐旋转震动”。更不幸的是,在1870年他60岁那年,又患上了严重的眼病。他本来就觉得自己老眼昏花,看东西模糊,尤其是在读书时,“看字常如隔雾”。他总觉得这是“衰老之常态”,便不当回事。但在这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这天,他偶然用手挡住左眼,突然发现眼前一片漆黑,这才发现自己的右眼已经失明了。他立刻叫长子曾纪泽来看,纪泽告诉他,右眼珠已经变色。为了宽慰父亲,纪泽又说眼球的瞳仁还好,有希望复明。
  
  曾大人得了眼病,下属们纷纷推荐眼科的名医来诊治。这些医生在检查后开了不同的药方,有的主张补阴,有的主张补阳,到了“纷纷聚讼”的地步,使得曾国藩不敢“轻于服药”。但不治也不行,左眼视力也在明显减退,眼睛畏惧灯光,有时甚至“眼若昏迷不能识一字”。
  
  不愿服药就用其他方法试试。先是老友黎竹舲送来《光明经咒》,全文只有104字,说是诵读万遍眼睛就可复明。曾国藩当天就诵读了几十遍,以后又每天诵读不已,不用说,效果全无。不久,在苏州当官的丁日昌以重价买到一种叫空青的治眼神药,专门派人送来。空青实际是块黑石头,有鸡蛋大小,里面有液体,摇晃时有水声,以它钻孔沥水滴眼。据说一块石头可以治好七八个盲人,但结果是连他这样的半盲人也没治好。几个月后,又有人要送他一块空青继续治疗。曾国藩回信谢绝,他又不便说空青的无效用,就称空青适用于“风火之目”,患者得到“石中真水至凉之品即可澄清奏效”,而他是衰年得眼病,故而难以康复。
  
  很快又有人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说是在山东有个治眼病的专家,家里很有钱,眼病患者到他家后给予饮食药饵,治愈后送回,不收分文,也不到别的地方行医。但问题是大家都不清楚此人的姓名,或许是姓李,或许是姓张,此人在什么地方也弄不清,或许是高密,或许是莒州。曾国藩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给山东巡抚丁宝桢写信,请代为查访这个神医的下落。但丁宝桢到哪儿去找这个免费送医送药的活神仙?
  
  以后还有不少人向他推荐治眼病的偏方,他也有选择地试了一些。比如,每天黎明未起时,以两手掌根摩擦到极热时,蘸上舌尖的唾液,闭目擦“九九八十一”下。还有个当守备的军官,自称会道家内功,能运气为他治眼病。放气时要与曾国藩对坐,时间必须长达三刻以上,每天坚持,对坐满“三七二十一”天必有疗效。曾国藩就与他每日对坐,直到第21天的期限满了后发现“目光毫无效验”。在屡试无效后,他决定不再治疗。这时,有人给他写信推荐洗眼的验方,他回信说自己是“老年失明,亏在本原,似非人力所能挽回,但以不治治之而已”。
  
  就在眼力越来越不济的情况下,曾国藩却越来越多地看书。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称,自己最近在“船轿中看书稍多”,感到“目光似更昏蒙”。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自己在学术上百无一成,想在老年时补救一二,但眼力又不行,实在让人为难。他感慨地教导两个儿子:你们兄弟俩要在50岁前把应看的书看完,不要像我这样老大伤悔。
  
  就在右眼失明一年多后,有一天曾国藩思考养生之道,总结出了“视”、“息”、“眠”、“食”的四字诀。其中“息”必归海,归海是指藏息于丹田气海,以调整吐纳呼吸;“食”必淡节,饮食要清淡;“眠”必虚括,睡觉时要心虚而无营,心绪放松而无思无虑;而针对眼睛保养的是“视”必垂帘,垂帘是指眼睛要半视不全开、不苦用,用眼不要过度,并常常微闭病目以养神。他就以此四字诀来对付晚年缠绕他周身的各种病患。

曾国藩治眼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