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杂志新知探索

怎么会早早老了去

本文已影响 2.33W人 

很早以前,我就听到这样的说法:有的人20岁以后就迅速老了,有的人到了80岁还不老。我不理解,觉得说者在故作新语。
  
  后来,我接触和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人,年龄大大小小,外在形形色色,终于接受了以上说法,说者并非在打什么妄语。
  
  前不久,我就接触了一个22岁就显老的男孩。细细的皱纹不但爬上了他的眼梢,而且他的心态也无比苍老——他也坦承了这一点,而且深为苦恼。他酗酒抽烟,渴望梦乡又经常失眠,我们的白昼就是他的黑夜,反之亦然。他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早已悲观厌世,不愿意学习和工作,可以一个月不跟人交往;他不相信爱,在亲人面前故意制造寒冷和隔膜;他嫉妒他人的幸福,当别人向他露出笑容时,他竟认为对方别有用心……
  
  他不是“雨人”,只是一个自己将自己弄得过早衰老的人。据我观察,他家境挺好,父母也爱他,他本人也较聪明,没有上过大学,依然知道得很多,某些方面还有专长。但为什么他无视这些存在,偏偏执著于让人过早衰败、衰老的东西呢?我问他,他也茫然。他无意间说,他以前很爱看电视剧,那种胡编乱造、夸大其词、绝情凄美、情调颓废的电视剧。他可以接连两个月躲在房间里目不转睛地看,一个人哭哭笑笑,然后发呆。我猜想,他难道是因为活在别人的故事里,让那些虚构的故事搞得他不知不觉早早老了去?“一个人,活在别人的故事里,容易早早变老,而活在自己的故事里,就不会早衰。”这是我刹那间的感悟,讲给他听,他回答:“也许是吧。”
  
  “也许是吧”?有没有别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呢?
  
  在和平年代,在物质应有尽有的现在,在精神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当下,我们的经历大同小异,我们的人生也变得不那么跌宕起伏,所以我们喜爱故事,渴望奇迹,有的人一不小心就活在了别人的故事里,比如电视剧里、电影里、情感小说里、时尚画报里,等等。于是,他被别人的故事拖曳着行走,甚至生硬地按照那些虚构的情节去爱恨,他失去了自己,失去了掌握自己命运的清醒和心力,他眼里的世界变了,心里的空间也变了,成为被别人导演的傀儡,被吆喝着走,被裹挟着走。这样的人不早早老了去才怪,不迷茫、不郁闷、不悲观才怪。
  
  能够拥有自己故事的人,能够拥有自我追求的人,能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幸福和快乐的人,能够把握自己生命力的人,又怎么会早早老了去呢?
  
  一份科学报告显示,人的器官真的很早很早就开始衰老了。比如:大脑从20岁开始衰老,肺从20岁开始衰老,皮肤从25岁开始衰老,肌肉从30岁开始衰老……最耐老的是膀胱、喉咙和肝脏,均在65岁时开始衰老。
  
  面对这份报告,我们会有何感想?
  
  我们改变不了这一切,因为这是客观变化。原来我们每个人的生理都是早早开始变老的,永葆肉体上的青春根本不可能。我们会为此恐惧不已吗?我们会为了延迟衰老,甘愿将一些毒素注入体内吗?与其这么愚蠢脆弱,不如勇敢接受这种肉体上的渐长渐老,坦然处之,睿智处之,加倍珍视和善待生命,在身心俱佳时奋力创写自己的故事和传奇。
  
  再回到开头的那种说法:有的人到了80岁还不老,这是因为他在心理上不老,保持了心态的年轻,没有远离自己的生命力,用一生的爱和幸福撰写了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而那些刚过20岁就开始更快地走向衰老的人,恰恰是因为心理和心态的衰老而加剧了生理和肉体的衰老,很难继续撰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传奇。正如皱纹不是老年人特有的标志一样,只有20年春秋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一定青春年少,拥有自我。
  
  2011年3月4日,是荷兰“国宝级”指挥家海丁克的82岁生日。在过80岁生日前,他还来到中国,首次为喜爱他的中国观众指挥演奏了“难度势比登山”的马勒《第六交响曲》。80分钟,他指挥他的交响乐团一气呵成,在热烈的掌声中优雅谢幕。观众们对指挥台上永远容光焕发的海丁克惊叹艳羡不已,丝毫看不出他是接受过心脏瓣膜移植手术的老人。有人问他到了80岁还不老的秘密,他回答说:“我必须认老,但如果我服老,就一事无成。虽然指挥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但我依旧觉得能够继续有所奉献。”这显然是一位拥有自己故事的人,他一直为自己的生命和事业活着,所以他能够如此认老而不服老。
  
  我不知道我刚认识的那位在22岁就显老的男孩,是否知道海丁克。

怎么会早早老了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