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杂志成长视窗

思可相反,得需相成

本文已影响 2.66W人 

夸父逐日,追求的是一份光明;大禹治水,追求的是一份责任;愚公移山,追求的是一份执着;项羽自刎,追求的是一份悲壮。事物在不同的历史人物眼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不同的人身上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当我们将思维定式势稍作转换,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看似愚蠢的决定,背后却有着别样的意义。
  
  某日,公司为员工设计了一组逻辑推理的拓展游戏,其中当然存在团队信任与合作的目的,但是精髓也在于思维角度的转换。当绝大多数人在运用按部就班的数学逻辑推理的方式去思考时,均以失败告终,而真正能巧妙地换位思考后,才发现问题如此简单。
  
  其实,当大家都在喊着“希望就在前方”时,我们宁愿换个角度去思考:相信有些时候,“希望就在拐角处”。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人决定搬进城里,于是去找房子。
  
  全家三口,夫妻两个和一个5岁的孩子。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出租的广告。他们赶紧跑去,房子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就前去敲门询问。这时,温和的房东出来,把这三位客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
  
  丈夫鼓起勇气问道:“这房屋出租吗?”
  
  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
  
  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们默默地走开了。那5岁的孩子,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都看在眼里。真的就没办法了?他用小手又一次敲开房东的大门。这时,丈夫和妻子已走出5米来远,都回头望着。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
  
  这孩子精神抖擞地说“……”
  
  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问:这位5岁的小孩子说了什么话,终于说服了房东?
  
  我想大部分人应该是可以马上想到答案的,因为故事最后,几乎是说出了答案。
  
  5岁的孩子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了两个大人。”房东听了哈哈大笑,就把房子租给他们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即便百思千虑,似乎仍然看不到希望和光明。而这时便需要一种精神,叫做“思可相反”,这也是我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一种体现吧。因为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难免会夹杂个人看法来评价问题,而每个人也都有其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思可相反”让我们转换了思维,辨证的看待问题,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它的两面性,这样,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能在境界上得到一个提升。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觉悟就在当下,当经历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困惑,经过思维的转换,很可能就会达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境界,所谓“得需相成”就是如此吧。
  
  正是一个人的观点难免有片面和思维定式的情况存在,我国古代便有思想家荀子提出:“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成大事者,并非生来就有异于常人,只不过他们懂得转换思维,将别人的能力为自己所用,从而达到目的。
  
  推古及今,真正伟大的人物,并不是因为拥有如雷贯耳的名声,也不是傲视群雄的财富和地位,他们最动人的地方是其自省、理性以及追求理想价值观的精神、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和精神诉求,哪怕莺歌燕舞,哪怕地动山摇,哪怕物欲横流,都可以保持清醒,洞察人生的轨迹将何去何从。正如风险投资家王潮涌在金融界风起云涌的同时,转换了思维角度,带领着中国第一支参加美洲杯的帆船队扬帆远航,那份成就不是投入的几亿元人民币所能衡量的。
  
  思维是广阔无边的,人生亦是如此。不因为激情,而不懂得温情;不因为掌声,而听不到心声;不因为敢于承受,就疏于享受;不因为自己的精彩,而无暇为他人喝彩;不因为成就,而忘记如何迁就。懂得在合适的时机适时转换思维,做到“思可相反,得需相成”。

思可相反,得需相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