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杂志人与社会

“气候难民”:一个正在扩大的族群

本文已影响 2.08W人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罗伊国际政策研究院最近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逐渐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不但会直接威胁部分海岛型国家的存亡,而且对于人口多数集中在沿海或河岸下游地区的亚洲国家,例如中国的黄河及长江三角洲,以及地势低的国家,如孟加拉,都将面临被淹没的危机。
  
  报告称:“全球气候变暖被压缩到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发生,它所代表的是对人类和生物调节能力的严重挑战,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将把地球已然脆弱的生态系统推过环境所能承受的临界点,进入到人人自危的局面。”
  
  已经不再是科幻
  
  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越来越多的“气候难民”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2001年,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消息称,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宣布,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国家所有的努力均告失败,全国1。1万国民将不得不放弃家园。图瓦卢已经与新西兰签订协议,全国国民将陆续“搬迁”到新西兰。
  
  从1995年到2002年,南极半岛失去了大约1。25万平方公里的冰架,相当于卢森堡国土面积的4倍。科学家们在2005年8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指出,冰架的崩裂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这种崩裂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加速。
  
  2000年世界银行发布了一张环境经济地图,显示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孟加拉国一半的耕地面积将会被吞噬。据专家预测,本世纪海平面即可上升1米。孟加拉国拥有1。3亿人口,这些“气候难民”将如何安置,又有什么样的国家来接收他们,将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对中国来说,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上海将有1/3的面积将被海水淹没。到时候,大量沿海低洼地区的民众内撤,结果不仅是食物和水资源愈发稀少,也会引发社会问题。
  
  美国电影《后天》让全世界的观众体会到在面临气候危机时,人类显得如何渺小。片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研究史前气候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暧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的灾难。在影片中,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大部分被摧毁;地铁隧道里涌出的洪水吞噬了纽约,淹没了美国,冰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侥幸生还的美国人都逃往墨西哥,请求进入那里的难民营。
  
  逼真的特技效果使人心悸,“气候难民”的狼狈神态给每个观看影片的人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不对目前的全球变暖采取行动的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影片中的“气候难民”。
  
  未来的地球
  
  沦为“气候难民”,往往只是一瞬间的变化。全球变暖引发人类生活的转变,有时是潜移默化的。这些转变,是逐渐将人们从熟悉的环境中逼走、背井离乡的根源。
  
  英国《卫报》的环境记者大卫·亚当根据目前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指出如果人类不对目前的情况作出改进,任由全球气温上升,英国在未来的80年里会有怎样的变化。他的分析有趣而令人信服。他指出,气候变暖对英国人生活的直接影响包括:到2020年,因为温度升高,英国的假期将会增加。但是对目前已经负荷过重的国家公园来说,过多在假期到来的旅游者会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像曼彻斯特这样的休闲城市,咖啡馆将会挤满前来度假的人,咖啡文化将会繁荣起来。可是,人们是否已经准备勇敢地迎接城市里的炎热了呢?
  
  到2050年,从干旱的南欧涌入英国的难民越来越多,像从孟加拉那样水灾频繁的国家到来的难民也会增加。现有的公共运输设备,比如说伦敦的地铁,由于没有空调,在夏天将会变得无法忍受。
  
  到2080年,滑雪这样的活动会再一次成为富人们的专利,因为炎热的天气会使滑雪场的维持费用增加。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性格也会在炎热中融化——好天气会使英国的年轻人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而不是在他们的被窝和车库里制作音乐。
  
  同样的预测也可以在中国作出,只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大,资源有限,将如何面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生活变化呢?
  
  如果因为气温高而假期增加,我们的公共设施能否在未来的炎热天气应付挑战?
  
  如果来自周边低洼国家的大批难民涌入,我们是否能够接收并使他们得到安顿?
  
  如果气温继续升高,在已经成为火炉的城市里,人们是否只能依靠空调生活?
  
  如果海平面上升,上海等沿海城市被吞没,我们将如何保证人们的顺利迁移和他们以后的生活?
  
  如果我们的家园被洪水覆盖,我们将逃往何方?
  
  人人有责
  
  气候变暖是个集体性的问题,如何防止成为“气候难民”,不只是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是全人类的责任。
  
  从国际的角度给“气候难民”定义,就如何处理他们形成公约,使联合国难民机构得到必要的资金和人员配置,以用来处理“气候难民”,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要防止像《后天》里那样的惨况发生,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虽然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在为防止气候变暖作出努力,如《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但它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世界各国围绕着《京都议定书》的争论和冲突说明,防止全球变暖还需要全人类漫长的共同努力。
  
  另外,建立健全环境政策法规、安全应急预案以及合格的公共卫生体系,也是未雨绸缪的关键。
  
  对中国来说,如果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不仅东部低洼处的较发达地带将被淹没,西部高原的冰川由于融化,也将不能和谐调整江河的水量,大旱和洪水将会在中华大地上轮次发生。防止全球变暖,中国绝不能置身事外。
  
  2006年,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环境难民”,其数量高过了战争和政治因素造成的难民。该组织估计,到2010年,“环境难民”的数量会达到5亿,到2050年将达到15亿。
  
  面对灾难,一切权力、地位和利益都是渺小的。抛下一切成见,联合起来,不做“气候难民”,也许是目前比战争和冲突更为重要的事情。

“气候难民”:一个正在扩大的族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