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杂志人与社会

“亭子间”里的大师

本文已影响 3.13K人 

1927年,鲁迅和妻子许广平一起离开北京,定居上海,从此开始了一段近十年的租房生涯。
  
  在上海,鲁迅曾先后在三个地方租住房子,其中最让他难忘的是在老式石库门租住亭子间的那段日子,清苦而充实。
  
  说起亭子间,不得不提石库门。
  
  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民居建筑。它是用传统的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因为这类建筑的外门多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早期的石库门大多叫弄、里,就是我们常说的“里弄”,又叫“弄堂”。
  
  石库门继承了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一般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有个小卧室,即为“亭子间”。亭子间是石库门所有房子中最差的房间,大多用来堆放杂物,或者居住佣人。
  
  鲁迅租住的亭子间位于虹口横浜路的景云里。景云里位于华界与租界的交界地带,属于半个租界,而鲁迅又在这里租住亭子间,所以他称自己的住处为“且介亭”,“且介”就是半个租界的意思,“亭”即为亭子间。1937年鲁迅出版了一本杂文集,书名就叫《且介亭杂文》。
  
  亭子间虽然简陋,却并不僻静。“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意似乎与亭子间无缘,充斥其中最多的往往是三姑六婆的七嘴八舌、顽皮孩童的厮打嬉闹、锅碗瓢盆的叮当作响,以及那不绝于耳的商贩叫卖声。
  
  几乎跟鲁迅同时,茅盾和叶圣陶也曾在景云里租住亭子间,而且跟鲁迅是邻居。无独有偶,在上海拥有类似租房经历的还有郭沫若、梁实秋、沈从文等文坛大腕。
  
  梁实秋曾写过一篇题为《亭子间生涯》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形象地绘出当时在亭子间的情景:“厨房里杀鸡,无论躲在哪一个角落,都听得见鸡叫,厨房里烹鱼,可以嗅到鱼腥,厨房里生火,可以看到一缕缕的青烟从地板缝里冉冉上升……”
  
  说起沈从文在上海的租房故事,颇具戏剧性。1928年,当时尚不出名的丁玲与丈夫胡也频辗转到上海,为了省钱,就跟沈从文合租一间房。晚上,沈从文睡床,丁玲和胡也频睡地板。后来,丁玲在文坛一举成名,还有好事者对此段经历任意涂抹,诋毁丁玲。
  
  身居斗室陋巷,周遭弥漫的全是世俗的烟火,却依然改变不了大师们心底的那份宁静致远,那些或犀利或温婉的文字从其间缓缓流出,绚烂了那个时代的文学星空。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大师之大,大在他们的心。

“亭子间”里的大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