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杂志人与社会

控制,是一种入侵

本文已影响 1.01W人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女子欲跳楼逼丈夫就范,被救后反埋怨警察来得太快。警察很无语,女子的丈夫应该也很无语。用跳楼的方式更震撼,更有效果,因为能够吸引眼球,无形中还能让群众们帮忙施加压力。
  
  “你再不理我,我就跳楼”,好像变成了一些人维系关系的最后一线希望。为何要用极端的方式逼丈夫就范,北大学者吴飞在他的著作《浮生取义》中,阐述了中国家庭独特的潜规则:他们自杀的动机,不但不是示弱,反而是为了争夺在家庭中的权力。以死相拼,不是自我放弃,而是以退为进,是为了积攒道德资本,是为了达到道德的制高点。因为道德制高点说明:“我是对的,你们都得听我的。”
  
  这是玩受害者游戏的终极版,把自己放在受害者位置,将对方推到加害者位置,加上外围还有那么多观众,如此一来,便有了道德资本和权力资本,似乎就可以迫使别人遵从自己的意愿。
  
  两年前,吴女士出嫁时,母亲要求她每天打一个电话,每周回一次娘家。吴女士一一照做。但最近一年,因备孕及工作等原因,她偶尔会忘记打电话。女儿忘打一次电话,母亲就赌气不吃不睡,直到女儿打电话安抚。母亲当着亲朋好友的面说,以后每天要给家里打电话,每周要回娘家一次。她本以为母亲只是口头说说,但母亲表情严肃,并且要求她当场答应。“没出嫁之前,我没觉得母亲这么黏人,现在反而觉得她非常依赖我。”吴女士说,感动之余,还是觉得面对母亲这份爱,压力很大。
  
  母亲好像变成了孩子,而女儿则变成了母亲。女儿充分去考虑母亲的感受,但母亲并未理解女儿的感受,根本不考虑这么做会给女儿造成困扰。
  
  别以为只有女人会一哭二闹,男人也会。一位朋友说,他高中毕业的那年暑假,想和同学一起去一个海滨城市旅行,行李都收拾好了。但父亲说什么都不让他去,理由是担心他。他执意要去,父亲竟然在他面前抽泣起来。父亲一哭,他心里异常难受。虽然最后还是去旅行了,但是他一直忘不了父亲的眼泪。他觉得很内疚,出游并不能尽兴。
  
  如果这就是爱,那么爱你是为了什么?母亲赌气不吃不喝,父亲流泪不让旅游。他们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态度:我都这样了,你怎么不听我的?我就是要让你内疚,就是要让你后悔。他们牺牲自己,委屈自己,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用这样的方式表明自己是对的,你是错的,你得听我的。
  
  美国心理学家帕萃斯·埃文斯在著作《不要用爱控制我》里说,这不是爱,这是控制,把控制当成爱,爱就成了一种伤害。帕萃斯还说:“在家庭关系中,控制者把控制当作爱的体现。”控制欲望太强的人,会是别人的噩梦,他们势必会追求让别人听自己的,而构成对對方意志的绞杀。所以对方总想要逃走,但控制者通常不会认为自己有控制欲或自己在压制别人。
  
  比如吴女士的母亲,她仿佛虚构了一个女儿形象出来,一旦控制者创造了一个虚构的伴侣、子女等,他们对于真实的人的想法就会不闻不问。
  
  控制关系只会阻止控制者意识到他们正在错过真正的亲密关系。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将爱划分为“出于匮乏的爱”和“存在的爱”。“出于匮乏的爱”常常是以依赖和控制别人为手段,满足自己内心安全感的需要。就像借跳楼逼丈夫就范的女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而“存在的爱”就像泰戈尔那句经典的诗句一样: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爱,是界限的尊重;控制,是界限的入侵。我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有三项规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环境。在幼儿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孩子都需要遵守这三项规则。这三项规则,便是爱的界限。界限,是为了维护我们之间的爱。所有的控制都在入侵关系的界限,所有的控制都在阻碍关系的发展。
  
  爱是照亮和温暖,不是牵绊和控制。

控制,是一种入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