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成长

为什么无趣的人会比冒险家更成功

本文已影响 1.89W人 

一群敞着衣领、挽起袖子的股票经纪人,正手舞足蹈地对着好几部电话吼叫,让人觉得谈话内容似乎生死攸关。空气中噼啪作响的声音,时不时就会有人将听筒砰的一声摔在桌子上,仿佛要把电话摔碎一样。然后他们又开始用彭博终端机彼此大喊大叫。在该终端上,股票价格像狂欢节彩灯一样不停地闪烁。媒体就是这样为我们描述金融世界的,比如股票交易大厅或银行交易区。
  
  场景切换到美国最不起眼的一个州——内布拉斯加州。在沉睡的奥马哈市,某个安静的大厦14层的一间昏暗的办公室里,没有彭博终端机,没有电脑,也没有电子邮件,只有一张款式陈旧的桌子,桌上有一部电话,有一个人在这间办公室里坐了将近50载,日复一日。这个人就是沃伦·巴菲特,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家。
  
  再没有比这更鲜明的对比了。一边是极度活跃、大汗淋漓、各种激素迸发的股票经纪人,另一边则是心平气和、满头银发的巴菲特。一旦认清投机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区别,你就会发现类似情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你还将获得一个绝佳的思维工具。
  
  以上二者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
  
  股票经纪人试图通过疯狂的买卖来获利。至于隐藏在股票背后的是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软件公司,还是秘鲁的一家铜矿,这些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股票价格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然而,传统投资者只会购买少数公司的股票,他们对这些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市场的意见对这些投资者而言并不重要。他们的投资是长期的。为了减少交易费用,他们会尽可能降低买卖股票的频率。巴菲特和芒格甚至不会去主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他们会等着别人将机会送上门来。“查理和我就是干坐着,直到电话响起。”这是巴菲特的原话。
  
  谁更成功?是投机者还是投资者?当然,这两个群体中都有赢家和输家,但人们发现,赢家中的那些“巨头”,永远都是投资者。造成这个结果的正是二者间的一个关键差别:投资者懂得利用较长的时间跨度,而投机者并不会。
  
  我们的大脑喜欢短期的、跳跃式的发展。我们会对价格涨跌、快速变化以及突发消息做出夸张的反应。但是,我们很容易忽视那些持续的变化。因此,与观望、思考和等待相比,我们往往会将行动、忙碌和激进看得过于重要。
  
  长期的成功经常会包含不起眼的成分,这种成分的功能类似于发酵粉,让一系列微小的进展在一段很长的时间中累积起来。以投资为例,如果你投资1万美元,回报率为5%,一年后你就会收获额外的500美元。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你坚持不断地为这些微薄的利润而投资,那么10年后,你将拥有1。6万美元,20年后就是2。6万美元,而在50年后,你将获得令人难以置信的11。5万美元。这笔资金并非匀速增长,而是呈现出指数级增长,但由于我们的大脑对一段持续的时间缺乏感知,所以意识不到这种指数级增长。
  
  持之以恒背后的秘密就在于此:长期的成功就像是用发酵粉做蛋糕,这个过程很缓慢、很无聊、很冗长,但它却带来了最好的结果。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在此前任何一个世纪中,我们都没有像今天一样将浮躁、奔波以及盲目的热情吹捧到如此高度。当代的“破坏教派”要求我们不断地毁灭并重建自己的事业、企业乃至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竞争力。在这一点上,人们仿佛已经达成共识。同样,很多人坚信,美好的生活一定是由不间断的冒险、旅行、迁徙以及精彩时刻交织而成的。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平静的人生才会更高效。伯特兰·罗素的时代虽然比现在平静得多,但他也得出了类似观点:“伟人的生活除了少数精彩时刻外,并没有什么令人激动的地方。虽然苏格拉底也偶尔会在宴席中找些乐子,但他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光却是同妻子赞西佩一起平静地度过的。他会在下午散步消食,在路上他有时会与三两好友相逢。据说,康德一生都生活在哥尼斯堡方圆40公里以内。达尔文在周游世界之后,便在自己的房子里平静地度过了余生。简而言之,平静的生活是大人物的标志,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在外界看来并不是那么令人激动,这个现象非常普遍。”
  
  在喧闹和创意之间、奔波和明智之间,以及躁动和成果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正向的关联。
  
  巴菲特有一个绝妙的术语——“能力圈”:圈内是你精通的技能,而圈外的东西你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巴菲特的人生座右铭是:“了解你的能力圈并坚守在圈中。圈的大小并没有那么重要,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才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圈,请尽可能长久地留在能力圈中。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找到了一个良好的配偶、一处合适的住所,或一个能令你满足的爱好,那么请坚持下去。坚定不移、保持耐性、长线思考,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品质,但它们总被低估。我们应当重视这些方面,正如查理·芒格所说:“你不需要聪明绝顶,只需要比别人稍微聪明一点点,然后将这种优势维持很久很久。”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全球重要的管理思想家之一,令这位哈佛商学院教授出名的,是他的全球畅销书《创新者的窘境》。这位虔诚的摩门教徒用“誓言”来指引自己的生活。如果你觉得“誓言”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那你也可以将其称为“绝对的承诺”。此外,誓言只能出自个人,不能出自团体。
  
  在重要的事情中,灵活并非优势,而是一个陷阱。为什么会如此?原因有两个:首先,谁如果在每一个情景中都要重新做出选择,那他便会丧失意志力。这种现象的专业名词是“选择疲劳”。一旦大脑由于之前做了太多的抉择而感到疲惫,那它就会选择最容易的方案,而这个方案往往是最差劲的。誓言的意义在于,一旦许诺,那么你便不必每次都反复权衡利弊。你的决定已在眼前,而且没有消耗任何脑力。
  
  其次,固执之所以有它的意义,还与尊严有关。通过在某些方面长期坚持不妥协,你将展现自己的立场,并表明哪些事情对你来说是不容商榷的。你将表现得从容镇定,并能让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免受攻击。
  
  冷战时期的相互威慑正是基于这种效应。美国和苏联都知道,首先遭受核攻击的一方一定会立即展开报复,这无须思考,也没有任何权衡空间。是否按下发射核武器的红色按钮,这个决定双方都已提前做好——率先发射绝不属于备选方案。
  
  对国家适用的原则,对个人来说同样适用。以巴菲特为例,他的原则就是拒绝再次谈判。谁如果想把自己的公司出售给巴菲特,那他只有一次“开火权”,即只有一次报价机会。巴菲特要么会买下这家公司,要么会拒绝。如果这家公司对他而言太贵,那么卖家也没必要再用更低的报价来继续尝试了。每个人都知道,他的“不”就是“不”,并且永远都会是“不”。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巴菲特拥有了“不善变通”的名声,并借此确保自己从一开始就能获得最好的报价,并且不必同那些不靠谱的小商人纠缠。
  
  想象一下,假如你開着一辆装满炸药的卡车行驶在笔直的单行道上,而此时道路的另一端同样开来一辆卡车,也装满了炸药,这时谁会首先避让?
  
  要想获胜,即让对方首先闪开(如果对方保持理智),你必须让他相信你不让路的信念比他更加坚定。举个例子,如果你能让对方看到你已经锁死了方向盘,并将钥匙扔出了窗外,那么你便展现出了极其强大的决心。坚定、彻底、令人信服的原则,方能让你传达出的信号发挥效果。
  
  告别对变通的狂热崇拜吧。变通会令人郁闷、疲惫,并会悄悄转移你对目标的专注力。
  
  请坚守自己的誓言,毫不妥协。100%的坚持,会比99%的坚持更加简单。

为什么无趣的人会比冒险家更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