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成长

要演好英雄,最好的方式是成为英雄

本文已影响 1.98W人 


  
  电影《烈火英雄》上映第一天,“杜江哭戏”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的第一名。
  
  在《烈火英雄》里,杜江有三场哭戏。第一场是在战友郑志牺牲之后,杜江扮演的马卫国和战友们被大火围困在危险化学品罐区,只能用水泥块垒起一道防火墙,暂时抵挡火魔侵袭。在暂时的平静中,马卫国拿出手机,要战友们给家人留下遗言,轮到自己的时候,他对着镜头说了一声“爸,对不起”,瞬间热泪盈眶。
  
  第二场是在大火扑灭之后的早晨,马卫国穿过人群领取一份盒饭,坐在廢墟角落,端起盒饭的一瞬间,想起郑志生前吃鸡腿的情景。他从盒饭中拿起一条鸡腿,放在郑志的遗物——破损的消防头盔前,再一次热泪盈眶。
  
  第三场是在马卫国回家后。马卫国的父亲也是军人,但对儿子并不满意。他一度认为,儿子是在队长江立伟因为失误被免职后才当上队长的。但经历过这次大劫难之后,父亲终于认可了儿子,他特意穿上军装,郑重地向儿子敬礼。马卫国的眼中,又一次满是泪光。
  
  杜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那双异于常人的大眼睛。但《烈火英雄》和这三场哭戏的动人之处,不在于杜江那双“超大号”眼睛噙满泪水时的震撼力,而在于电影故事本身结实饱满,使得马卫国的硬汉形象能够逐渐深入人心。硬汉的泪水,才足够打动人。
  
  《烈火英雄》是根据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而成的。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场真实的火灾——大连“7·16”石化火灾事故。这场大火发生在6万多平方米的油罐区,尤其是在103号罐体起火之后,如果引爆周边其他的高危化学品罐,“大连将沦为第二个庞贝城,周边海域数十年之内将寸草不生”。
  
  扑灭这样的大火,难度极大,“几百辆消防车开进去几乎没有可能再出来,水枪打出来的水到了火前就会化为水蒸气”。但消防战士们硬是凭借自己的血肉之躯扑灭了这场大火,铸就了世界消防史上的奇迹。
  
  这样一件救万民于水火的事,怎么书写都不为过;救火英雄,怎么赞美都不够。但是,一旦把这样的故事拍成电影,就必须遵循电影艺术的规律,要让它真实、饱满、可信,要让情绪一点点累积,让硬汉的形象一点点立起来。
  
  杜江扮演的马卫国,是一个立得住的英雄硬汉形象。他并不完美,也有人性上的瑕疵,例如,小小的“腹黑”,小小的尖刻。
  
  对父亲,他有点儿怨恨,会说出“我这样当上队长你特失望吧”;对曾经的队长江立伟,他有嫉妒,有胜者的得意,也有在专业领域上对失败者的怜悯,所以会说出“你肯定觉得自己又牛又帅呗”。
  
  但当大火渐渐逼近,当整个城市处于生死危亡之际,他性格中那些小小的瑕疵,小小的尖锐,都在熔炼中消失了。他表现出人性最崇高的一面,也表现出自己最专业的一面。
  
  他勇敢,他视死如归,他懂得在艰难时刻鼓舞士气,他也消解了自己和江立伟关系中的微妙之处。当他们并肩战斗,并且说起各自的孩子时,那句“你肯定觉得自己又牛又帅呗”,从语气到含义,都发生了变化。
  
  这样的英雄硬汉,是渐进的、可信的、饱满的、厚实的,让人觉得是可以信赖、值得托付的。
  
  二
  
  中国电影里的英雄形象,其实一直都在变化。从《平原游击队》(1955)里的李向阳、《铁道游击队》(1956)里的刘洪,到《戴手铐的旅客》(1980)中的刘杰,再到《湄公河行动》(2015年)里的高刚,以及《烈火英雄》里的马卫国,英雄形象,一直在微调。
  
  早期的英雄形象,通常没有心理描写和人性较量,从不试图探究人物的内心,感情表达点到为止,不铺设感情线,也绝不涉及私人生活,很少出现家人,更不可能有恋爱,即便出现情感纠葛,也会被诠释为工作需要。
  
  直到1980年的《戴手铐的旅客》,转折点终于出现了。于洋扮演的男主人公刘杰,有了工作以外的情感和生活,他被人陷害,有万般愁肠,那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驼铃》,唱的也是战友间的离别之情。
  
  在这之后的硬汉和英雄,开始被赋予了平凡的人性,并有了心理活动:警察开始有胃病,军人会有一个不理解他的妻子,而《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烈火英雄》里的英雄,开始有了丰富的人性间的较量。
  
  不过,中国电影银幕上的英雄和好莱坞电影里的硬汉还是有区别的:中式硬汉通常都是穿着制服的军人或者警察。这就对演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形象好,演技过关,台词能力也必须非常强大(电影里经常会出现英雄用演说来动员众人的场景)。因为,他们不是个人主义的英雄,而是集体意义上的英雄。
  
  更重要的是,扮演英雄的演员的戏外生活也要经得起追究,他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在发生重大灾难和关乎国家利益的事情时,他们必须要及时表明立场、做出反应,还要有家庭责任感,为人处世也得有人情味。
  
  所以,能够在银幕上扮演英雄和硬汉的,都得符合“德艺双馨”的标准。
  
  英雄硬汉,在中国电影银幕上,其实是一种特别的形象,有着特别的意义,被寄托了很特别的期望,只有少数演员才能够担当。说穿了,这个形象不但要求你有适当的银幕形象,更要捆绑着你的真实生活;不但要求你有表演说服力,还要求你有国民亲切度、满意度。
  
  三
  
  生于1985年的杜江,经过12年历练,终于成为英雄硬汉领域的重要人选。
  
  初入演艺圈,杜江出演的多数是偶像剧、青春片里的城市青年、“富二代”这类角色。这些角色和他本人的形象差异不大,他能够轻松胜任。但他并不满足,不想在这种形象里打转,他想演军人。于是,转折点来了。
  
  得知林超贤导演在筹备《红海行动》,他很想出演其中的角色。经人介绍和林超贤认识后,他们一起视频聊天,导演“在一个巨大的会议室里,在一张巨大的桌子的尽头”问他,做好吃苦的准备了吗?
  
  后来他才知道,导演在选角的时候曾经看过他的照片,但照片上的他“白白胖胖,还抱着孩子”,于是,初选时他被导演无情地否决了。
  
  所以,他非常珍惜第二次机会,开始“魔鬼式”健身,“每天上午4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就像个苦力一样,在健身房度过一天”。进入《红海行动》剧组的时候,身高180厘米的他体重只有70公斤,体脂含量7%,“只有这样玩命,才能演好电影里军人的角色”。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杜江,受到“海派”表演和生活方式的浸染,他给出的表演更生活化,也更自然,更接近当下人们的欣赏习惯。而在跟观众互动的时候,他也完全没有“势”,在《烈火英雄》的宣传阶段,他和战士、孩子们积极互动,讲述消防常识,为新婚夫妇录制祝福视频……
  
  当然,在银幕之外,他的个人生活也非常有说服力。28岁时,他向霍思燕求婚,很多人问他:“你知道结婚、生孩子对你的事业有多大影响吗?”
  
  他说:“我和我太太的共识是,不能躲避生活,包括婚姻,包括孩子。如果来了,是幸福,是快乐,也是责任。享受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去体会角色带给你的酸甜苦辣。”
  
  显然,只有一张浓眉大眼的脸是不够的。在英雄脸背后,还需要很多东西去支撑。在中国,要让英雄脸真实可信,则需要更多的付出:银幕上扎实的表演,生活里的表里如一。

要演好英雄,最好的方式是成为英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