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成长

用孤独,治愈庸俗

本文已影响 1.32W人 

人为什么会庸俗呢?
  
  曾看过一个答案是:因为心里装满了琐碎。
  
  比如在想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担心自己下次能不能得到更好的,怎么样才会成功……心填满了太多欲望,变得琐碎而茫然。这样的心,自然变得庸俗。
  
  可是,比起获得外界意义上的认同,自己真正的热爱才更值得追求,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值得倾听。
  
  但很多时候,世界太过吵闹,我们总是听不见、看不清、理不明自己。
  
  诚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言:“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孤独,或许才是治愈庸俗的良药。
  
  美学家蒋勋年轻时,曾背着包,带着两件衬衫,一个人去旅行。
  
  有些人会害怕一個人待着,更何况是一个人出门。但蒋勋却觉得,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因为在那些孤独的旅行中,他见过凌晨五点的火车站,看见流浪的人是如何生活;他看过家徒四壁的人,却能一开心就脱了衣服在水里唱歌跳舞。
  
  因为一个人唯有见过生活的万重模样,方知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也只有一个人在这些路上行进,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才能真切地扎进那些异国他乡里,才能不断地与自己对话。
  
  人心琐碎,充斥太多欲望时,不过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又能为此放弃掉什么。
  
  蒋勋说:“孤独,是思考的开始。”
  
  孤独,其实是让我们与自己相处,去试着听见自己的真心。
  
  木心,是闻名于世的诗人、文学家。但年轻时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似乎也未被识见过分的天才。
  
  有一年,他意识到:“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于是,他去莫干山上过了一个冬天。那里人烟稀少,连雪落下时都是静悄悄的。他清晨早起读书,夜晚燃烛写作。
  
  一个人阅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思索、一个人创作……在孤独中,他得以贪婪地读着他喜欢的书,书写着想说的话。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便写出几册书稿。
  
  更重要的是,这份孤独让他在很多年以后,无论遭遇怎样的艰难,无论身边的一切变得多么势利,他从未忘记自己内心的渴望:“我不想成为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一如那个不顾山民的嘲笑,放着少爷不当,义无反顾地上山修行的年轻人。
  
  内心庸俗时,容易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但当你在孤独中自处时,会发现那些看法根本没那么重要。
  
  孤独,是让天地之间唯有自己,再一步步看见自己真正的渴望与热爱。
  
  多年以前,在台北的街头上,有一奇景。在一个旧书摊上,摊主是一位老人。他虽然在卖书,但是挨着墙打坐、冥想、看书,或是入睡。无论身边街头人来人往,他如一入定老僧,岿然不动,亦不管顾客看中了什么书,给了多少钱,孤独得仿佛在另外一个世界。
  
  这位老人,便是当时已名震诗坛的周梦蝶。余光中说他,“写诗像炼石补天,补心中的遗憾”。
  
  他爱作诗,痴迷其中。有时候,这一首诗没有写完,另一首的题目已有了。而为了一首好诗,他能写40年。
  
  周梦蝶说过:“我之所以还能写几首破诗,因为我感情不平静。”因为他这一生,可谓世事无常。漂泊到了台湾,与亲人天涯相隔,穷困中不得已才卖书维生,且孑然一身,与孤独如影随行:
  
  我选择早睡早起早出早归。
  
  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
  
  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
  
  世事未能蹉跎心智,孤独却愈能磨砺才华。
  
  这份孤独,让他得以在并不如意的人生中寻找到一个美好的出口,将生命中那些忧愁与痛苦,化作一句句幽美而空灵的诗。
  
  人总会想要完美,但人间事总有不如意。那就在孤独中,寻找力量,慢慢地理清人生。
  
  孤独,不过是让自己静一静心,不慌不忙,不怨不躁,去迎接这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

用孤独,治愈庸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