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视野

中国为什么只用一个时区

本文已影响 2.55W人 

现在我们谈到的“北京时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京时间,而是以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授时中心发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用来指代适用人口密集的“东八区”时间。
  
  事实上,在“北京时间”之前,中国也划分过多个时区。
  
  近代以后,沿海和长江地区被迫开放,贸易日益繁忙,来往的外国轮船越来越多,侨民和商客进进出出,需要统一标准时间为之服务,随之“海岸时”就诞生了。在沿海沿江的租借城市包括上海、天津、汉口等地均采用了“海岸时”。
  
  随后,清政府机构钦天监依照皇帝命令制定国家的标准历法——《御定万年书》,按照北京的地方视太阳时计算时间,由朝廷颁布,称为“奉正朔”。而中国传统历法同时依赖于日月两个天体的运动,并以实际天文观测为准,因此历时标准都以朝廷所在地(准确说,是钦天监的观测点)的经纬为准。
  
  清政府滅亡后,为了方便规划全国时间,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这样的划分也有很多问题,一个省级行政区有两个时区,不利于省内协同工作。到了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原本的中原时间也调整为陇蜀时区。抗战胜利后,不少人从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回到原来采用中原时间的地区,都需拨动手表调整一小时,进而和当地时间相对应。
  
  后来“中原标准时”称谓已不合时宜,实行统一时区也逐步纳入了日程。当时广播作为传播消息最快的通信工具,在报时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广播报时正好需要一个最能体现国家意志的新名称,1949年10月7日,随着西安人民广播电台一声“本台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传遍全国,“北京时间”从此诞生。11月1日,郑州铁路局发出一则更改列车时刻表的通知:“本路行车时刻自十一月一日起改用北京时刻。”北京时间正式在官方场合被使用,从此迅速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标准时间。
  
  而在偏远的西藏地区,一直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还在使用东经90°时区,之后才改为“北京时间”。五时区的废除以及“北京时间”的问世,是标志着中国时间正式化和规范化的里程碑事件。
  
  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并照顾人民群众的生活起居,1986年2月,政府批准了新疆民间采用新疆时间(UTC+6),而在铁路、航空和邮电等业务上继续采用北京时间。如今,自治区和兵团的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电视台除了采用北京时间外,也还在使用新疆时间,即东经90°时间。
  
  统一时区,让不同民族、风俗和地理环境的省份之间加快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中国为什么只用一个时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