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视野

蒙娜丽莎,你究竟还有多少秘密

本文已影响 8.48K人 

500年前,无惧于道德的批判和宗教的禁忌,达·芬奇解剖了30具尸体后,在手稿中留下了他的疑惑:“我都解剖完了,但是‘灵魂’在哪里?”500年来,人类史上没有再出现过如达·芬奇一般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一次又一次重现其天才世界的尝试,则屡见不鲜。这一次是在台湾。
  
  灵魂在这儿
  
  在炎炎夏日艳阳高照的南台湾,刮起了一阵达·芬奇旋风。
  
  “天才达·芬奇特展——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在高雄工艺博物馆展出,想一探达·芬奇世界的台湾民众,穿越五个世纪,透过65件器械模座、67件复刻版画及37件摄影专题作品,去面对达·芬奇的灵魂,解读他的思维。
  
  大家都喊他“达·芬奇”,但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姓,也并非他的名。其中,“芬奇(vinci)”是地名,“达”是介词,原意是:“来自芬奇镇的人。”他真正的名字是:“李奥纳多”。
  
  达·芬奇曾说“一日充实,可以安睡,一生充实,可以无憾”。而他本人便是这句话的最佳实践者。他是画家、发明家,也是哲学家、科学家;他不但发明起重机、飞轮、聚光灯,也发明可携式钢琴、双管长笛,武器,甚至是世上第一个发现动脉硬化症的人。达·芬奇被称为流体力学之父、解剖学之父、飞行理论之父,一生专注于探索自然奥秘与人类心灵,从不间断地对世界进行全新的诠释,即使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依然在学习、研究。
  
  直到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跨足于艺术和科学的“天才达·芬奇”的成就依然引发世人的无数赞叹。
  
  高科技破解“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娜丽莎究竟何许人也?这一直是个问号,几百年来没人知道。在达·芬奇时代,托人作画的都是贵族。蒙娜丽莎背后的天空是以价值每公斤2000美金的青金石作画的,可是蒙娜丽莎身上却没有半点珠宝,所以,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就如她那永恒的微笑一般引人遐想。
  
  每年,都有超过800万游客远道来到罗浮宫,为求一睹《蒙娜丽莎的微笑》风采。然而他们看见的,却与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着天渊之别。这幅震古烁今的艺术品,与我们之间相隔逾500年的光阴和历史,它在1503~1506年间,又是什么模样呢?
  
  法国摄影师兼工程师帕斯卡柯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多光谱相机,因此获得机会在法国政府以及罗浮宫的特许和严密监督之下,拆下《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玻璃保护框,进行精密的科学检测。多光谱相机可运用紫外线及红外线拍摄取得高画质影像,使摄影者捕捉到正常情况下肉眼看不见的细节。帕斯卡柯特以他那独一无二的相机,在罗浮宫花了3个小时,为此名作拍下了13幅2亿4千万像素、极为精确的“全裸照”(即在离开框架及无任何保护膜的状态下拍摄)。这些史无前例的高画质照片终于为世人揭露了25个从前肉眼无法看到的秘密。
  
  当人们来到举世知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画作前,透过达·芬奇精湛的绘画技巧,人们会发现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感觉画上的人在对自己微笑,这是这幅作品最让人啧啧称奇的地方,可惜也几乎是世人对“蒙娜丽莎的秘密”最为直观而有限的了解。
  
  当我们靠近这幅画仔细观察,会看见画板上方竟然有4。3英寸的裂痕。由语音导览里我们知道:这幅画上原本有24个秘密,但所谓秘密就是蒙娜丽莎的背后有小路、丘陵或者是头纱是在画完之后才画上去,不过近几年来发现的第25个秘密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曾被认为没有眉毛及眼睫毛,现在我们终于可首次确定这与事实不符!
  
  对要求完美同时又擅长解剖学的达·芬奇来说,不可能因为粗心而忘记画上眉毛和睫毛,而目前画作上的空白,在帕斯卡柯特用多光谱相机还原真相之前,很多研究者进行了很多推论,例如年代久远,导致画作模糊了、色泽变淡之类的猜想。而帕斯卡柯特最终用他的高科技在蒙娜丽莎的左眉上找到了一根“眉毛墨迹”,“虽然仅仅是一根,都算是证据。”帕斯卡柯特惊喜地说。
  
  帕斯卡柯特的另一个重大发现是找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在创作之初画面原本的色彩。主办单位在原画作旁贴出了很多这幅画的放大照片跟真实颜色还原照片,再进行一些解析合成,把我们现在看到暗黄色泽的这幅画试图还原到当初达·芬奇真正赋予它的颜色。比如蒙娜丽莎的皮肤原本是很白皙的,背后那片天空也是湛蓝的天蓝色,能清楚看到道路、丘陵和更远方的岩石山等等。
  
  我们将首次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最原始的颜色(亦即达·芬奇选用的颜色)以及在红外线下所展示的色彩图像。让我们终于可欣赏到它在500年前的面貌。湛蓝的天空,粉红的面颊,碧绿的草木和青翠的山峦。帕斯卡柯特认为,画面目前展现出的深绿色背景是500年岁月中,油墨颜色沉淀的结果。
  
  还有一些其他令人兴味盎然的细节,比如:她的双手原本是要遮住自己的肚子却紧握毛毯的位置、她的笑容、她的面部大小、她的表情都曾经被修改。而我们更会发现她眼睛附近的污渍是水垢,眼头的白点其龟裂纹路,极有可能是因为拿破仑曾经把此画挂于浴室内。人们也由此推断画中的某些部分随时间侵蚀而变成了透明。
  
  岁月在美人脸上的流逝还表现在,如今蒙娜丽莎的笑容比达·芬奇当初所画的笑容角度略小,脸的面积也稍稍“缩水”。
  
  简单就是终极的复杂
  
  比尔·盖茨曾说:“21世纪是达·芬奇的世纪。”
  
  达·芬奇为后世留下了六千多页手稿。达·芬奇以意大利文写作,并以他自创的速记方法记录事情。除此之外,他更习惯采用“镜像书写”,从页面右边开始向左边书写。只有为其他人写作时,他才会以正常方式书写。一些历史学家推测他这做法是为保护笔记的内容,其他人则认为由于他是左撇子,因此这种书写方式才更快更方便。
  
  手稿中记录了他实验及解决问题的聪明才智。随着后世发现达·芬奇的手稿,也同时发现了他在科学及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达·芬奇曾计划将它们编辑成为百科全书出版,可惜与他的许多伟大工程一样,这工作最后还是无疾而终。展品中的大型机械发明与互动式创作,是由罗马达·芬奇博物馆创办人与意大利现代艺术家,对达·芬奇手稿经过缜密、长期的研究,并依照15世纪工法打造而成。包括了工程用的机械结构,战场上可能用到的武器。
  
  很明显地,达·芬奇的笔记只供他自己参考,结构散乱,字体潦草,多数也没有标点符号。有些笔迹非常紊乱,像是为跟上灵光乍现的那一刻。达·芬奇的笔记最初只是一种工具,借以提升他绘画的造诣。透过研究解剖学,他便能更精确地描绘人体。透过研究植物和岩石,他的绘画便能更富真实感。久而久之,这些笔记已远远超出了表面的价值;他的手稿,已成为他一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他的发明天才的最佳佐证。
  
  经过多年,大部分笔记都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藏书室或图书馆。只有一部由私人收藏。另外有两部失踪,直到1966年在机缘巧台下,才被人在马德里国家图书馆发现。目前已知共有十部内含达·芬奇的草图和笔记的手稿。
  
  相对于手稿的复杂难解,达·芬奇的插图名作《维特鲁威人》(VitruvianMan)则处于另一极端。《维特鲁威人》描绘了公元前1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对人体结构比例所作的研究。它演绎了“黄金分割”的概念,亦即人体各部分的完美比例。
  
  《维特鲁威人》可能是达·芬奇最著名的插图,据他的日志记载,该作约于1492年画成。图中描绘一个裸体的男性,摆出两个前后交叠的姿势,四肢伸展,一个成正方框,另一个成圆形。这幅画堪称艺术与科学的结晶。完全展示了达·芬奇对人体完美比例的浓厚兴趣。达·芬奇经由仔细阅读维特鲁威的研究,结合自己对人体的观察画成此画,成为第一位借助数学来理解人体结构的自然学家。
  
  “简单就是终极的复杂。”达·芬奇说。

蒙娜丽莎,你究竟还有多少秘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