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文摘文苑

行走的遐想

本文已影响 2.58W人 

不知什么时候起,开始了喜欢安静。向往深山古寺的钟声,忽近忽远,醉人;向往池塘边的蛙声,此起彼伏,看似喧闹,心灵却是一种宁静。
  
  感觉好久,真的是好久了,没有听到过卖豆腐的老者挑着豆腐,游走在大街小巷,敲打手中木鱼的声音,声声,声声,仿佛能把灵魂喊醒。好久,真的是好久了,没有听到乡下蒙蒙小雨中,水从屋檐滴落在水池里的声音,叮咚,叮咚……那才是天籁之音。其实,太多的时候,动也是一种静,比如行走在子夜里的钟表;比如鸣叫在午后的蝉声。
  
  游走在都市,总感觉自己如一尾缺氧的鱼,大口呼吸,无法停止。或许,我一直在逃避,逃避喧闹,逃避浮华;我害怕浮躁,感觉那是一种病;我害怕迷失,感觉如果那样装我的棺椁会变轻。我喜欢行走,仿佛与生俱来。
  
  几乎每一个周末,只要无事都想出去,远离闹市,行走在乡间。一个人,身背一个小小的行囊,不需要干粮,只需要一口润嗓的水。踏着发黄的土路,不需要着急,无论是行走还是沉思,只要脚踏着黄土地,我总感觉心会无比的踏实。
  
  偶尔一脚落重,踩疼了泥土不说,猛地惊起草木丛中一只飞鸟,它如箭般在苍穹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远去。
  
  乡间的小道上,没有声声汽笛,没有嘈杂的行人。在宁静中,一路伴着悠闲的白云,享受夏日的风,冬日的阳。
  
  累了,随意在路旁找一块石头坐下,远望茫茫群山中,那若隐若现、如诗如画的小山村。山村里那些扛着锄头、拿着铁锹、行走在田间的人,都是世间的哲人。他们自食其力,与天地共存,苍老了就斜躺在暖阳下,看日出日落,观云卷云舒,不争、不闹、不卑也不亢,一把白胡须是走过的岁月。我想,在他们的心里肯定住着佛陀。
  
  我曾经问过一位乐观的乡村老人,人为什么乐观?他说,人关键要记住自己是人。确实如此,“人”字最简单,却最难写。生而为人,不过几十年,无论如何风光荣耀,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行走的人,人如果远离人性,就离兽性不远了。
  
  我曾经对一个扛着锄头的农夫说,你看,他们都在笑话你呢!因为他在旁若无人地唱着比吼还难听的歌。谁知他不但不恼,反而哈哈大笑说:“光看别人的脸色,我还活不活?”简单的话语,道出的是深刻的哲理,人活着那就让人指着脊梁骨去说,无论是好还是坏,我们都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只有自我。
  
  许多时候,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自我心情的恶劣。
  
  有一位乡村老人活了97岁,至今依然很硬朗,我问他高寿秘诀。他说,多琢磨事,少琢磨人。我不解。他进一步解释说,琢磨事练脑,高寿;琢磨人费心,短命。
  
  编辑手记
  
  乡下的细雨蒙蒙,池塘里的蛙声四起,午后的蝉鸣阵阵……或是深入古镇的悠长小巷,走进有素色布衣在门前招摇的铺子,到有着文艺气质的咖啡馆品浓浓书香……真美,好光阴过进心里去了,日子开出花儿来了。生活在别处吗?没有。生活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路上。远离城市的喧嚣,去大自然走走,听听叶落的声音,感受一下乡间的枯寂,我想,你会爱上这种简单和明白,参透人生的风景,就像那位乡村老人一样。

行走的遐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