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文摘文苑

葫芦夫妇

本文已影响 1.97W人 

一袭山峦为屏,两条小溪缠绕,几间农家茅舍错落其间。恬淡闲适深处,青砖红瓦的农家小院如鹤立鸡群,院前一片闲置的平地,三五个柴垛,四五棵葫芦缠满柴垛的腰身,茂盛的枝丫间,一个个浑圆饱满的葫芦卧在柴垛的怀里。古色古香的木门前,慈祥满脸的老太太,颤巍巍踩着板凳在向一个个葫芦下塞上些柔软的柴草,像是给婴儿垫上温暖干燥的尿布。
  
  秋阳微暖,天空湛蓝,云朵团团,银发长须的老爷爷手托旱烟袋,憨憨的笑意随袅娜的烟圈徐徐上升。不知看着老太太在笑,还是看着葫芦在笑,那笑里,甚至有一丝暖暖的暖昧。
  
  这就是小山村的葫芦夫妇,村里人喜欢叫他们葫芦爷爷葫芦奶奶。葫芦夫妇家的角角落落里都是葫芦,葫芦是这个家的主角,只要不是大雪封地,他们的屋顶上也滚满葫芦,就连屋檐下也挂着一串串葫芦开出的瓢。没有人知道老人为何对葫芦如此钟爱,有人猜测是为了卖钱,却不见有谁带着葫芦瓢去叫卖,何况,随着现代化生活用具的发展,没有几家再用笨拙的瓢舀水,只有少数的老年人喜欢用它淘米用。若是亲戚邻居开口要个葫芦开瓢用,老人便会毫不吝啬地送上两个开好晒干的瓢,并不会收取分文。只是从不送人葫芦。这让村人充满好奇猜想。
  
  每年开春,老太太挑选出饱满的葫芦种子埋在湿沙里,上面插上柔韧的柳条,盖上塑料薄膜。不几天,一棵棵肥硕的葫芦苗破土而出,老人满脸的菊花悄悄绽放,像是看见了一个个胖胖的葫芦娃娃在向她招手。等天气渐渐暖和,葫芦苗也硬朗起来,撤掉塑料布,在暖阳下春风里硬棒几天,葫芦苗便昂首挺胸地开始疯长了。这时,老太太会连根部的泥疙瘩一起栽到门前墙根下,柴垛旁,园子里,甚至破瓦罐里。
  
  春风的抚摸,春雨的滋润,葫芦扯开身子越爬越高,不几天就开出一朵朵洁白的小花,结出一个个圆圆的毛茸茸的葫芦娃娃了。老人踮着小脚每天围着葫芦转圈,捉虫,浇水,除草,删除畸形的葫芦。在老人的精心照料下,葫芦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有的卧在柴垛上,有的滚在屋顶上,有的干脆挂在墙的半空,舒服地躺在用绳索拴着的破布里——老人给葫芦做的简易的窝,这一个个浑圆丰满的葫芦,成为小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秋风起,秋意浓,老人拔下发髻上的缝衣针,挨个葫芦扎一针,好,每个葫芦都已成熟,针都扎不动了,老人咧嘴笑了,露出光秃秃的牙龈。两位老人齐心合力把葫芦一个个摘下放进院子里,在外面不起眼的葫芦,堆起来竟也似一座小山。这就是两位老人一冬的活计。
  
  斗转星移,岁月蹒跚,转眼秋去冬来,地里的农活已干完,两位老人把滚圆的葫芦用锯锯开,先留足种子,然后把锯开的葫芦放进大铁锅里煮,掏出煮好后的葫芦肉放进清水里漂洗。葫芦爷爷把葫芦瓢刮皮晾晒,有人要就送人,没人要去集市上卖掉,老人从不讲价钱,给钱就行。
  
  葫芦奶奶把葫芦肉里的一粒粒种子捏出漂洗干净放到簸箕里晾晒。早些年,生活拮据时,人们也吃这煮熟的葫芦肉,而现在,老人都把一锅锅的葫芦肉喂了猪狗。老人稀罕的是这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因为城里的儿子爱吃,孙子也爱吃,这葫芦籽便成了老人心中最爱。看着簸箕里葫芦种子越来越丰盈,葫芦奶奶的脸上露出暖暖的笑容,仿佛看见儿子一家和和美美地围着桌子吃葫芦籽,温情而欢愉。而老两口从不在外面说出种葫芦的缘由,他们怕儿子心里有压力,邻居们知道了会笑话儿子啃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孙子上初中了,从儿子嘴里得知孙子学习很紧张,没有时间嗑葫芦籽了,细心的葫芦奶奶找来一把小钳子,把炒好的葫芦籽一粒粒钳开,嗑掉皮,把葫芦籽仁放进饭盒里,等嗑满一盒,再让儿子捎给孙子吃,任儿子媳妇怎么劝说都不听。
  
  寒来暑往,岁岁年年,老人搓捻着温婉的岁月,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手中的岁月越来越少,她不得不晚上加班嗑葫芦籽,常常,昏黄的灯光下,有一个瘦小干瘪的身影在专心地嗑着肥腴饱满的葫芦籽。
  
  春天的一个黄昏里,葫芦奶奶静静地离去,没有任何征兆,走得寂静安详,手里依然握着嗑葫芦籽的小钳子。
  
  处理好葫芦奶奶的丧事,葫芦爷爷找出了小钳子,没嗑几个,葫芦爷爷手累得抽了筋。此时,葫芦爷爷泪如雨下,这个倔强的老太婆,嗑一盒子葫芦籽得费多大的劲啊!原来嗑一个葫芦籽需要这么大的气力!是什么力量支撑了这么久,这就是爱啊!
  
  岁月沧桑,老人已去,门外的葫芦依旧乱滚乱爬,爱仍在延续。

葫芦夫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