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文摘社会

公平那档子事

本文已影响 1.59W人 

如果你的朋友中了1000万元大奖,他拿出1万元赠予你,你一定会感激;当他给另一位同样要好的朋友10万元时,你会认为给你的钱是公平的吗?
  
  有时一项客观来看很好的交易,也可能让人主观感受到不公平。回想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以下的场景应该是你所熟悉的:妈妈给了你一支棒棒糖,很漂亮的圆滚滚的。这正是你最喜欢的糖果,你很高兴。这时你的姐姐蹦蹦跳跳吃着棒棒糖进屋了,另一只手里还拿着一支棒棒糖。突然间,你不再那么高兴了。你很有可能忿忿不平地大嚷:“这不公平,她有两支棒棒糖,我只有一支。”
  
  你本来以为自己得到了很好的待遇,直到你发现别人得到更好的。
  
  这种结果不只适用于兄弟姐妹之间。“嫉妒博弈”是此类实验中的一种,在嫉妒博弈实验中,孩子得到以下两个选择:A自己得到一块糖果,另一个孩子得到一块;B自己得到一块糖果,另一个孩子得到两块。当参与实验的是五六岁孩子时,他们中的多数(80%)选择了A,即使B不需要他们付出任何成本(较年幼的孩子嫉妒倾向较弱,三四岁的孩子中,只有大约40%选择了A)。
  
  在一个叫“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给你10美元,并允许你可以将其任意分给其他实验参与者,剩下的钱属于你自己。
  
  博弈的陷阱是:作为博弈的参与者,对方可能拒绝接受。如果他拒绝了,你们俩就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他接受了,那么,你保持自己剩下的钱,而他获得你分给他的钱。
  
  你会提议给另一名参与者多少钱呢?
  
  一方得到的越多,另一方得到的就越少。如果双方不能就切蛋糕的方式达成一致,就都没有蛋糕吃。
  
  那么,最佳策略是什么?如果不考虑人性,你会认为,最好的策略是给对方尽可能少的钱。如果研究者给你10张面值1美元的钞票,你将提议给另一名参与者1美元;如果给你100个面值1美分的硬币,你将提议给另一名参与者1美分。这种尽可能少给钱的做法,在参与者完全理性和自私的非现实世界中是行得通的。毕竟,聊胜于无。
  
  这当然不是大多数人的做法。没有人愿意接受过于吝啬的一笔钱,因此,也没有人会提议给别人太少。实验揭示了大部分参与者的典型反应。提议者平均愿意付出略高于30%的钱,回应者回绝大约20%的提议。
  
  这说明了什么?这一结论是两种力量碰撞的结果:纯粹的自利以及与公平有关的利益。
  
  假设你自己是一位回应者,如果提议者给你2美元(总量为10美元),你会接受吗?要知道,提议者能得到8美元,而你只得到2美元。你很有可能拒绝这项提议。多数人会在冲动和怒气中拒绝他们眼中不公平的利益划分,在许多此类实验中,当提议者分享的比例低于30%时,几乎都会被拒绝。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了解同事得到多少奖金之前,你很难判断自己的那份是否令人满意。同样,你很可能因为得到提升而感到高兴,直到你发现同处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其他人,年薪比你多5000美元。
  
  在讨论这种奇怪的人性时,很多人都会想到作家门肯的话:“富有的男人就是年薪比他妹夫高出100美元的那个。”当然,在通货膨胀的今天,可能要比100美元再多一点儿,但门肯的话包含一个永恒的真理:我们将自己与亲近的人在某些方面加以比较。例如,沃伦·巴菲特的财富并不会让你、他的邻居或是一名专业投资人感到自己是个穷人,除非你是一位第二梯队的亿万富翁。我们并不会将自己与巴菲特做比较,但很可能与自己公司里的同事、行业里的竞争对手做比较。
  
  现在来看一下只需想象的实验。假设你有两个选择。选项一,你一年赚5万美元,别人一年赚2。5万美元。选项二,你一年赚10万美元,别人一年赚25万美元。你会选哪个呢?事实上,哈佛公共医疗学院的志愿者参与了此项实验。面对以上两种选择,半数参与者宁愿要5万美元,而不是10万美元。这说明,我们对相对收入的考虑有时会挑战逻辑:事实上,我们愿意付出相当的代价,以确保别人不比我们富裕。
  
  人性本质的一部分,就是不想比周围人的处境差。

公平那档子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