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文摘社会

关心不等于包办独立不等于距离

本文已影响 2.55W人 

日前,认识的一个准大学生问我:当年你上大学的时候,家人送你了吗?无独有偶,当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了一篇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号的文章,题为《家长送新生上大学被拒:请允许父母最后一次把你当孩子》。看来,家长送不送,是不少准大学生十分关心甚至发愁的问题。
  
  家长送还是自己去,对孩子来说,纠结的原因总在“独立”二字上,但什么是独立?细分开来,独立可以分为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生活自理的独立等等。大学生就不谈经济独立了;一个人背井离乡赴学校报到,确实能体现至少在生活自理等方面的独立,但那些家长陪伴报到的新生,除非是让家长搬行李、排队、东奔西跑而自己当“甩手掌柜”的,也很难判断他们就“不够独立”。
  
  一些家长与高校少有交集,借着送孩子入学的机会看一看,一边感受氛围,一边权当旅游,是十分自豪而珍贵的体验。特别是学校离家远的,家长也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后在家思念孩子的时候,便有更真實贴切的背景。
  
  家长关心孩子不等于就要包办一切,孩子开始学着独立,也不等于就要刻意拉开距离。一个准大学生是否初步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不是看他是否有家长陪着报到,更多是看他能否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并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推给家长。
  
  说起来,那种以“独立”为名鼓励年轻人远走他乡的劝导,不但容易偏离“独立”的本质,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遗憾。志在四方固然豪情万丈,但背井离乡应当是为人生打拼的代价,而非目的。奋斗条件好的,可暂从之;如果条件都差不多,何必滞留远方?

关心不等于包办独立不等于距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