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文摘社会

为儿子动用“特权”

本文已影响 1.97W人 

大将粟裕有两男一女三个孩子。1966年,大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按理在儿子的就业去向上,粟裕可以动用自己的“特权”,把儿子分配到研究机关单位,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月底拿一份稳定的薪水,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粟裕利用了自己的“特权”,不是把儿子分配到研究机关,而是把儿子分配到云南前线某地空导弹部队。
  
  儿子理解父亲的用意,并没有什么不满,默默地收拾行装。临走时,粟裕又特意交待儿子:“在部队最好是从战士做起,取得逐级经验。半路出家,基础是不扎实的。”儿子牢记父亲的话,在前线的4年里,粟戎生先从一个普通的战士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当了班长、技师、排长,跑了上千次战斗警报,住了一千多天帐篷,经历了十几次移防。
  
  1969年秋,粟戎生所在的地空导弹部队移防到内地,训练和生活条件大大好转。“终于苦尽甘来了!”粟戎生想。没料到父亲再次动用“特权”,将他调往北线一个进入反侵略战争等级战备状态的野战部队,条件更加艰苦了。儿子此时不能理解了:“我好不容易熬过来了,为什么还要把我调到一个更艰苦的地方去?”
  
  面对儿子的质疑和满腹的委屈,粟裕问道:“艰苦和死,哪个更难受?”这是粟裕当年在武汉受训期间,教员问的问题。粟裕又将这个问题抛给了粟戎生,说:“死的过程很短暂,艰苦是要熬很长时间的。当兵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紧张。”通过粟裕耐心的教育,粟戎生最终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给予自己的“特权”。
  
  在儿子的就业去向上,粟裕竟两次为儿子动用“特权”,让儿子到艰苦的环境中接受人生的磨练,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为儿子动用“特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