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文摘人物

范敬宜刻骨铭心的两件事

本文已影响 1.11W人 

我国当代著名报人、原《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生前在对朋友谈起母亲对自己的两次教诲时总是饱含感激之情:“这是我人生记忆最深刻的两件事,事情虽然不是很大,却是我在人生路上的清醒剂。每当有片刻的迷惑时,就会想起母亲的那两次教诲,脑子也就立刻清醒了许多。”
  
  范敬宜于1983年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一年后,调文化部任外文局局长。从东北调到首都北京,无疑在仕途上又上了一个档次,对于他当然很高兴。在安顿好工作后,他立即给远在上海的母亲写信,报告了这一喜讯,也好让母亲高兴高兴。令范敬宜没想到的是,母亲在接到他的信后,并没有表示出丝毫的高兴,却只给他回了简单的8个字:“位高坠重,君可休矣。”范敬宜捧着母亲的回信细细咀嚼,顿觉涵义重大。他自言自语道:母亲啊,儿子明白了您老人家的良苦用心,您是让儿子时刻记住:爬得越高,就可能跌得越重,不管做事做官,都要留有余地,都不要忘乎所以,做好该做的事,能不上还是不要再“上”了。
  
  范敬宜又给母亲回了一封简短的信,写到:请母亲放心,儿子一定时时记住并实践母亲的教导与期望,一定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比较有学问的人。
  
  1986年,范敬宜的工作又做了调整,担任《经济日报》总编辑。这年4月,他得知母亲生病,就回上海去看望。在准备返回北京时,他早早买了火车票,见离开车时间还早,就想和母亲再聊一会儿。母亲对他说:“还是早点去车站,免得误了点。”他对母亲说:“不用着急,《文汇报》的总编马达一会儿派车来送我去车站,时间来得及。”他话音刚落,母亲就发火了:“你又不在《文汇报》工作,凭什么要人家派车送你?还不赶快回了人家!”
  
  吓得范敬宜赶紧打电话给《文汇报》总编马达,让他千万别派车来了,自己会想办法去车站。马达不知情由,再三追问发生了什么事。范敬宜只是说:“反正你别派车就是了,以后见面再给你解释。”范敬宜匆忙和母亲告了别,租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去了火车站。
  
  正是有了母亲的两次教诲,让范敬宜在“飞黄腾达”时,以母亲“位高坠重”的警戒时刻告诫自己。他后来总结道:“每一步前进,每一次担子的加重,都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何等的重大。开始时,我只是抱着一种朦朦胧胧的、最朴素的想法: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要辜负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以及党和人民的信任,要干出个样子,不能给一切关心过我的人丢脸、抹黑。越到后来,这种责任意识就越清晰,越自觉。这一切,都与母亲的教诲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讲,没有母亲对我的那两次敲打,我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些真切的体会,是我在实践中换来的,没有半点的虚言。”

范敬宜刻骨铭心的两件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